现存开凿最早石窟,须弥山的六个未解之谜

大千世界 284 0

  在佛教构筑的宇宙观中,须弥山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央的诸山之王,高八万四千由旬(约合数百万公里)。

  须弥山大佛

  

现存开凿最早石窟,须弥山的六个未解之谜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确有一座须弥山,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西北,但它显然没有资格被称为“诸山之王”。

  地球的诸山之王,是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宁夏的诸山之王,是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

  固原的诸山之王,是六盘山主峰米缸山,海拔2943米(一说2931米)。

  而原州区这座个头只有2003米的小矮山,竟被称为“须弥山”,不能不佩服当年起名者的勇气。

  起名者何许人也?

  这是须弥山的第一个未解之谜。

  须弥山汉代称逢义山,北魏、隋、唐称石门山。从须弥山石窟1号窟中一则西夏时的题记“拱化三年七月十五日……须弥山巡”看,“须弥山”的称谓,最晚应在宋、西夏时就有了。拱化三年,即公元1065年。

  固原是古丝绸之路长安至河西走廊最便捷的干道之一,实际上固原能控扼古丝绸之路,须弥山前的石门关功不可没。石门关一度是唐朝的国门,也曾是宋和西夏兵戎相见的战场。

  蔫红雄峻的须弥山有“宁夏敦煌”之称。在山麓东南向的崖面上,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等八个风景区的132个石窟,如一幅巨大而美丽的扇面徐徐展开。整个窟群共约113龛,大小造像980余尊,其中保存较完好的有500余尊。

  须弥山石窟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专家们基本一致的意见是,它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至499年),在北周、唐朝掀起了开凿高潮,至明清时渐渐合上了帷幕。

  是谁最早开凿了须弥山石窟?

  这是第二个未解之谜。

  开凿石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非“政府行为”很难完成,这样的“形象工程”历朝历代理应都备受关注。

  但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近1000年间,令后人叹为观止的须弥山石窟,包括身躯伟岸的须弥山大佛,竟许久在国史和地方志中都找不到一点记载。

  须弥山大佛

  

现存开凿最早石窟,须弥山的六个未解之谜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这是第三个未解之谜。

  到了明朝,《万历固原州志》才第一次给了须弥山佛教建筑在史册上亮相的机会:“须弥山……元封圆光寺。”谁知这竟是张冠李戴,把本朝的金贴在了前朝的脸上,贻笑大方。圆光寺并非元封,而是明英宗朱祁镇赐名。

  1961年,自治区政府将须弥山石窟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须弥山石窟”正式定名。

  须弥山现存开凿最早的石窟,有北魏4窟。其中孝文帝时期开凿的第33窟,左、右、后三壁开有较大浅龛,这种形制,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

  北周后期开凿的第51号窟,是须弥山形制独特、规模最大的洞窟,被誉为“须弥之光”。它由前后主室和两个耳室组成,方形塔柱上左、右、后三面各开一龛,每龛有一佛二菩萨。让人称奇的是后壁长方形的佛龛上,并列着三尊身高6米的盘腿大坐佛,造型气势雄伟,栩栩如生。

  须弥山最夺人眼球的,当然是5号窟大佛楼的须弥山大佛,高20.6米,又称弥勒大坐佛,比云冈、龙门石窟最高的佛像还高,在中国仅次于乐山大佛。

  须弥山大佛头高5米,耳长3米,博带袈裟、丰腴慈祥,头部螺髻,双耳垂肩,嘴角含笑,平易近人。

  有人认为,须弥山大佛是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克隆。

  

现存开凿最早石窟,须弥山的六个未解之谜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果真如此吗?

  这是第四个未解之谜。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是根据唐朝皇后、武周皇帝武则天年轻时的形象凿成的,须弥山大佛面部显然更男性化,两尊大佛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须弥山大佛的博带袈裟,尤其是胸前的衣褶,简直就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翻版。

  须弥山有一种树,生长在相国寺、子孙宫一带,仅有十来棵,当地百姓称为菩提树,其实它是小叶朴,一种榆科落叶乔木。林业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实验,想人工繁育“菩提树”,但始终没有成功。

  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是第五个未解之谜。

  据民国《固原县志》记载,须弥山“过石壁为桃源洞,通山后之地下洞也。洞已窒,遗迹宛然。”1953年中共固原县委统战部写的《固原县三营区四乡须弥山调查情况报告》也提到,桃花院“有一石洞,据刘和尚说有四十里之深,现在洞口用石头挡着,说人不敢进去。”

  山洞究竟在哪里?

  这是第六个未解之谜。

  如果你去须弥山,这样的未解之谜,还有很多很多


标签: 未解之谜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