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之书(之二)——记2006年6月22~30日所购图书40册

大千世界 57 0

   六月之书(之二)

   ——记2006年6月22~30日所购图书40册

   1.地上的生活

   不羡慕天堂的生活,就算云彩可以当作棉花糖,雨水也可以当作威士忌。本领高强的孙悟空,尚且被天神当猴子耍,凡人要是上了天,不被御马踢死就是万幸。外国的天堂也没意思:希腊的天堂里,住着一群脾气火暴、喜欢争风吃醋的神仙,而且个个擅长挑拨离间;佛教徒的天堂里,佛陀们成天大作工作报告,纵使讲得天花乱坠,你也总有听腻的时候……

   还是地上的生活有趣,不管走到哪儿,总能看见一些好玩的东西。

   那天傍晚,我正在路上走,忽然发现地上有几根被剥光烤红的火腿肠,其间夹杂着几块亮晶晶的玻璃,在夕阳下闪烁着迷人的光。

   近来,哈尔滨的街头到处是卖烤火腿肠的小贩。摊子上的火腿肠并不新鲜,地上的却特别稀奇。无论玉皇大帝还是手持大餐叉的宙斯,都没见过地上的烤火腿肠吧?想到这里,我愈加为地上的生活感到自豪了。

   不过,小贩为何把这些火腿肠扔到地上呢?假如小贩还在,我倒是可以问问他,当时却只能看见灰尘漫天的街道,披头散发的杨树,东张西望的行人。

   小贩在哪里?火腿肠不回答。碎玻璃不说话。

   地上的生活是神秘的。我迷惑地摇摇头,经过一间网吧、一个工商管理所,向大地的另一头走去。阳光火辣辣的,街道很热,天上的街道怕也是如此吧。

   2.《圣拉萨的丁香》

   6月22日,风雨大作。下午,小雹子刚走,我就出了门,打算去师大地摊为朋友买一套《前后汉故事新编》。摊子上的书都被雨布罩起来了,他们怕呆会儿还要下雨,不肯揭开那些神秘的面纱,但我知道那两本书在哪儿。

   8元钱买下两本《前后汉故事新编》,又等了二十多分钟,直到天彻底放晴。3元钱买下第二本书《圣拉萨的丁香》,然后往回去。

   在区政府的书摊上,看见一个老头在卖旧书,全部一元一本,选了这样四本:《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续)、《秘密经费》、《瘦子麦麦德》(第一部)、《秘密洞》。

   ★《前后汉故事新编》(二册),林汉达编写,中华书局1978年初版,1979年2印

   关于这套书,我在当天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介绍了一点,这里摘录如下:

   主题:好消息

   日期: Thursday, June 22, 2006 5:32 PM

   哈尔滨最近雨太多,昨天下冰雹,今天刚想去买《前后汉故事新编》,天色骤变,雷声滚滚,只得缓行,希望明天是个好天。

   信写完,未发。见天色已晴,马上出门,去师大书摊。八元钱购得《前后汉故事新编》二册,与我前次花的钱一样多,而且同样是一个图书馆的书,同样是两套书配成的,奇怪。上册扉页标明“1978年”,下册版权页注明1979年2印。上册封皮有些旧,但装订甚好,等我抽空把图书馆章全部为你弄掉,另外再把上册封皮修补一下。……

   ★《圣拉萨的丁香》,[法]卡玛拉著,赵少侯译,作家出版社1954年初版

   喜欢它的封面。粉色衬底,下印书名,字作空心;上印丁香花环。叶绿且狭,花白色,当为暴马子丁香(即白丁香),因为普通的丁香叶更圆一些。据说,找到五瓣丁香的人可以得到好运,我却从未有过这样的好运气。在封面的丁香花环上,找到了两个五瓣丁香——这算是运气,还是不幸?

   喜欢它的译文。开头就非常吸引人,如同小诗:

   “这是巴黎的呼吸。……到处是阴暗的墙、砌得严丝合缝的大石块、紧闭着的窗户、看不见门的房屋。可是巴黎的声音却来到了此地。它在房顶上奔驰,跳过了屋檐,流到了房子的前面,顺着大街两旁的便道爬着前进。在这条巷的每一个路口可以听见巴黎发出的各种声响:离奇的展翅声、刮鳞声、警笛声、提琴声、诉怨声和叱骂声,同时还有快乐的欢呼和痛苦的悲鸣,这些苦痛是隐蔽的,和那些房屋的千百个黑暗角落一样隐蔽。”

   据译者介绍,此书1953年时曾在法国《人道报》连载,全书描写了“几次巴黎百姓反对艾森豪维尔来法的示威和罢工运动”,“法国共产党中央认为这部小说与阿拉贡的《共产党人》……瓦扬的《弗斯特上校服罪了》等书有同样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法国人民恢复自由独立与保卫和平的伟大事业。”

   瓦扬的《弗斯特上校服罪了》是一部戏剧,到现在还没空去读,《325000法郎》(工人出版社1985年初版)倒是读了一遍。恐怕《弗斯特上校服罪了》不会有《325000法郎》那么好吧。

   ★ 《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续),胡银仿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初版,1983年2印

   去年6月(5-1)日,2元钱购得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初版的《中国民间爱情故事》,与此书恰好为一套,封面题字者也是茅盾,封面设计者也一样。

   ★《秘密经费》,[美]欧文·萧著,吴力励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初版

   小说原名《Night Work》,译成《夜工》比较合适,改成《秘密经费》,未免太浅白了。但译文不错,比陕西人民版的《夜工》强。这两种译本,朋友都曾送过我。这一次,我打算为另外的朋友购买此书。

   因为版权的关系,现在恐怕很难读到新版的欧文·萧小说了,因为他的作品现在并不时髦。幸好我早已搜集了七八种欧文·萧的长篇,要是能得到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就更美了。

   《夜工》写了一个穷人暴富的故事,但它却并不是新版的《百万英镑》,倒像是《刀锋》的美国版,书中的“费边先生”仿佛《刀锋》里的艾略特。

   欧文·萧的作品总是那么吸引人,让你非一气读完不可,不论他写的是什么——大概这就是他的作品“叫座不叫好”的原因吧。董鼎山先生在《悼欧文·萧》(《董鼎山文集》上册,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年初版)一文中说:

   “十年前我自己在纽约一家医院养病时,朋友送我一本欧文·萧的新作《夜工》(Night Work),我翻了一页,不忍释手,一口气就把它看完。《夜工》是我所读过的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小说之一。此后我就成了他的‘小说迷’。我并不认为他的作品是一流文学,可是我敬服他在构思、情节布置等方面出神入化的写作技巧。”

   我对欧文·萧的看法,差不多也是这样的。

   ★ 《瘦子麦麦德》第一部(当代外国文学),[土]凯马尔著,李贤德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

   据译者介绍,小说“是凯马尔最成功的作品……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初土耳其农民武装反抗地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故事”,“全书共分三卷,现已完成两卷”。既然如此,或许《瘦子麦麦德》的中译本只有第一部吧。

   ★ 《秘密洞》,[苏]杜勃罗文著,李荫寰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封面花花绿绿,里面有很多好看的黑白原版插图,书名又比较幼儿化,起初还以为是一部童书呢。

   打开书一读,才知道这是给成人看的。看了一页,再不能放下,虽然全书近五百页,还是一气读完了。

   小说的内容没什么,不过写了几个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家洗衣机厂(国企)里:一个年轻的会计员想要追求一个漂亮的女出纳员;一个总工程师想要勾结会计主任,制造假帐,用公款为自己盖别墅;几个大城市里来的调查员前来调查洗衣机厂严重亏损的问题,总工程师利用妙计,把他们一一引入神秘的“秘密洞”,想要害死他们……

   小说虽然写的是会计部门的事,但对会计工作的细节描写很少。作者对会计工作似乎并不了解。在小说中,出纳员居然还兼作工资员(另外还负责记账),总工程师也可以对会计工作指手画脚——假如真有这么乱,这家企业不倒闭才怪呢。

   书的封皮上印了几行“更正”,标明了书中的九处错字,但书中的错字远不止这些。我想,应该让小孩子读一读这本书:谁挑出来的错字多,谁的语文考试就能得满分。

   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幽默的文风,二是精细的描写。

   小说有多么幽默,这里暂且不提,我只说说描写。首先,作者能用三言两语把不同人物的性格描写得活灵活现,这是非常难得的。具体请看下面几个例子:

   这个泼辣的胖女人对城里的过去、现在乃至将来要发生的事都了如指掌。有点知识的人管她叫情报中心,简称齐茨……。倘若有谁与她谈话时说:“这我已经知道了,”那他就会成为齐茨不共戴天的仇敌。(“齐茨”即“俄文情报中心”缩写字母的译音。)P146

   喝酒的人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喝酒时探索人生的意义,不喝时则琢磨是否喝点酒。P138

   你如果管闲事,你就会象流星进入稠密的大气层那样烧成灰烬。流星在稠密的大气层中燃烧成得快极了,你知道吗?P206

   他的生活便是棋盘,一些和他的生活相关联的熟人和陌生人则是棋子。……戈罗莫夫观察这些棋子,分析琢磨、权衡掂量。他的最终目地只有一个:怎样摆这些棋子才能给他戈罗莫夫带来最大的好处。P40

   此外,作者还具有猎狗一样的鼻子,能够把自然景物描写得充满生气。先看这几句跟气味有关的描写:

   老远就可以闻到从铁路桥上飘散出的凝油、冷铁和防腐剂的气味。带孔的黑色桥拱像一只拱背发怒的猫。

   月亮照着铁轨,铁轨上形成的亮点象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地跑过铁路桥,然后跳下铁轨,隐匿到路基旁的草丛中。(P32)

   酒的度数不算大,喝到嘴里有一股秋天发霉的树叶和橡树根的味道。(P76)

   一股清新的空气从敞着的窗口吹进来,带来了水藻、湿芦苇、青蛙和潮沙土的气息。(P93)

   一股冷空气从车门飘了进来,雨衣散发着新翻耕的泥土和湿牛毛的气味。(P98)

   ……城市的气味飘了进来:燃烧的汽油味,杨树、潮湿的柏油路散发的气息和油炸包子的香味。(P100)

   四周发出一股腐烂的落叶、潮湿的泥土和凋谢的花朵的气味……(P169)

   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云朵那样透明,倒象是春天飘在河里迅速融化的雪块。

   大地已经黑乎乎的了,泛出一股夜间的清新气息,但是树干和树冠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散发着热树皮味、白天晒热的树叶味和从树干上流出的一股清香的、被太阳晒得发了酵的树油味。(P219)

   汽车一下子从白昼进入了黑夜。飘来了黑夜特有的潮湿气味:沼泽地的雾霭、腐烂的树叶和挂满露水的青草散发的气味。但是,夕阳突然又露头了,发出耀眼的光芒,还送来干草、熟透的苹果和白天晒热了的柏油路的气味。(P297)

   小卖部里闷热,散发出啤酒的酸味,白菜馅包子味,以及刚才乘车回家的人那股油泥味,还有热刨屑和乳胶的气味。(P324)

   轮船驶过低洼的沼泽地时,吹来的风令人感到窒息不安,万念俱灰,风还带来沼泽地、雾霭和光滑凉爽的鱼蛙气味。而当船驶过岸边的干草地时,风又是那样柔和、温馨,吹来草莓、干草的香味和鹌鹑的振翅声。这是生活的气息,幸福的气息,使人深为遗憾的是不能永远置身于这种气息之中。(P358)

   开始下露水了,青草、铁轨、枕木、石灰岩山、近在咫尺的小河和秋高气爽的八月天空立刻散发出更加浓郁的气味来……(P329)

   啤酒不错:新鲜、醉人、苦味浓。酒散发着阳光普照的、成熟的麦田的芳香和黑暗的酒窖气息。(P362)

   作者还具有画家般敏锐的观察力。请看这几句描写:

   透过茫茫大雪勉强可以辨出月亮所在的地方,玉兔象一片支离破碎的水母一样在风雪中穿行。雪花打着旋儿纷纷飘落在篝火上,火苗象晒蔫的花瓣一样萎靡不振了。(P144)

   大地依旧暖乎乎的。不时有橡子和干树叶从树上落下。枯黄的树叶轻轻的飘落,旋转着绕过枝头上依旧很绿的同伴,然后顺从地落到地面上,发出一阵沙沙声;橡子却如一颗颗子弹穿过树冠,气势汹汹地打在大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树叶命中注定不会复活,而橡子则孕育着新的生命。(P226)

   森林里笼罩着一片寂静和忧伤的气氛——树林已经预感到冬天的来临。……往后还有好长一段秋天的时光,……可白桦树和白杨树却已拱手交出衣装,向冬天屈服了,好像要向冬天交出它们所有的一切,以便讨好冬天似的。也许冬天会对它们发发善心,不再来了。(P327)

   可是橡树却象一个保护夏天的高傲的堡垒一样纹丝不动。……白桦树和白杨树在风和日暖的天气里都还不住哆嗦,橡树却仿佛故意一动不动,一声不响,好象它们不是由成千上万的树叶和树枝组成,而是由雕刻家用一块绿色的大理石刻出似的。只是偶尔听到一阵急促的噼啪声——这是橡子掉落的声音。不,这不是掉橡子。这是征服者——橡树在向大地射出新生命的种子、召唤它的子孙们快快长大。(P328)

   白柳树的影子从空地爬过来,就象一只闻到自己同类的动物,开始朝树林那边嗅着,窥视着。树林也警觉起来,板起认真、严肃的面孔。这当然不是因为白柳树的影子向它伸过来的缘故,而是因为预感到夜幕的降临,……。(P391)

   东方的天空呈现出灰色,星星也不大闪烁了,后来完全变成了一些静止不动的白点,仿佛被破晓前的冷风冻僵了似的。(P336)

   有时,作者可以写出非常耐人寻味的句子:

   早晨说:“一切都在前边。”傍晚回答说:“前边什么也没有了,还是想想过去吧。”早晨是欢呼,傍晚是睿智的沉默。我觉得早晨象一个孩子,一个只想着自己的、傻乎乎的、顽皮的、目空一切的孩子,他喊,“给我盛粥!我要吃巧克力!带我去看电影!”傍晚却像一个老头。他说:“把我的一切都拿走吧,别打搅我,让我坐一会,想一想。”(P374)

   能够在一本通俗小说里找到这么多好东西,已经算偏得了。别不再说。

   3.《屠格涅夫评传》

   6月24日傍晚,又去区政府地摊。一元购得一本薄薄的传记:

   《屠格涅夫评传》,[俄]普斯托沃依特著,韩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初版,1983年2印

   很少买名人传记。到目前为止,我只买过几种鲁迅、周作人、沈从文的传记,福克纳的传记一种,以及废名与亨利希·曼的传记各一种(削价的)。

   虽然喜欢屠格涅夫的作品,假如那天不是无书可买,也不会买这本《屠格涅夫评传》。封面有一幅伍端端的木刻作者像,封面设计的风格也与人文社八十年代版《泰戈尔诗选》一样,这倒是一个意外的惊喜。

   这本书很薄,里面既没有作品目录,又没有作家年表,非常遗憾。作者是一个苏联人,这就更遗憾了,幸好我早已学会了反着阅读:凡是他们坚持的,我一定要反对;反之亦然。

   凭了这种态度,读起来倒是颇有收获。比如说,作者认为:“应该说,《门槛》是散文诗中最出色的一篇。”(P179)

   对此,我可以理解成:“《门槛》是散文诗中最差的一篇。”我非常喜欢巴金翻译的《屠格涅夫散文诗》,觉得里面的每一篇都好,除了《门槛》之外,因为它太容易被人歪曲,用在某种宣传上面,鼓动人们去做肉弹。知堂《许敬宗语》(收入《药堂语录》)引《舌华录》云:

   “唐太宗之征辽,作飞梯临其城,有应募为梯者,城中矢石如雨,而竟然无畏先登。英公指谓中书舍人许敬宗曰:‘此人岂不大健?’敬宗曰:‘健要是不解思量。’太宗闻而欲罪之。”

   屠格涅夫在《门槛》写是一个“解思量”的人,所以她的死才值得歌颂,因为那代表了一种执著精神,而非其他。《屠格涅夫评传》的作者又说:

   “在八十年代的中篇小说里,屠格涅夫放弃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脱离庸俗获胜的阴暗现实而进入幻想境界的思想、自发的下意识的力量支配人的思想把屠格涅夫创作中的积极而有效的因素给窒息了。”(P172)

   那么,假如有机会,我真该去读一读那些“把屠格涅夫创作中的积极而有效的因素给窒息了”的作品,比如传记作者举出的“怪异故事”《爱的凯歌》、“怪异中篇小说”《死后》等。我相信,它们一定是很出色的作品。

   4.波动的身?

   6月25日傍晚,在区政府书摊4元钱购得一本通俗小说:

   《波动的身》,[美]雷蒙德·钱德勒著,持健译,群众出版社2005年初版

   这是美国著名“硬汉派”(hard-boiled)侦探小说家昌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的作品之一。

   小说写的是侦探菲利普·马洛(Philip Marlowe)寻找失踪女人的故事,最后,尸体在一个湖里找到,小说也因此被命名为《The Lady in the Lake》(湖中女人),这是很自然的。译者(或者出版社)却把小说的名字改作“波动的身”,不明白是什么用意。

   傅惟慈先生曾介绍说:

   “哈梅特和昌德勒……的文字风格颇有些接近同时代的美国文学家海明威和福克纳。……昌德勒的《小妹妹》(1949)、《永远再见了》(1949)等,不只是最优秀的侦探小说,而且是颇为出色的文学作品。”

   可惜,这本名字古怪的《波动的身》却没有达到傅先生等译的《长眠不醒》(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初版)那样的高度,不看也罢。傅先生还介绍说,昌德勒共写过九部长篇侦探小说,最后一个是《永别》。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只找到八部(中文名是我乱译的):

   The Big Sleep (1939) 长眠不醒

   Farewell, My Lovely (1940) 再见吾爱

   The High Window (1942) 高窗

   The Lady in the Lake (1943) 湖中女人

   The Little Sister (1949) 小妹妹

   The Long Goodbye (1953) 永远再见

   Playback (1958) 再现

   Poodle Springs (1959) 跳跃的狮子狗

   群众出版社出版的钱德勒小说是一套,从网上查,还有《小妹妹》等几部,没有看到,不知道有没有意思。再过两年,昌德勒去世便满五十年了,到时候大概就可以在网上读到原文了,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5.《动物童话》

   6月26日,那个朋友说还想再要一套《前后汉故事新编》。傍晚,我去区政府地摊寻找,没有看见,却发现又有人卖“一元书”,一气挑了八本:

   《幽默童话》(童话之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

   《正义童话》,同上

   《勇敢童话》,同上

   《训谕童话》,同上

   《文明的教育》(苏联讽刺小品集第二辑),王果爱等译,北京大众出版社1955年初版

   《风中小芦苇》(当代苏联文学),[苏]马尔科夫著,靳戈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

   《米基达·布拉图斯》,[苏]冈察尔著,杨立平译,作家出版社1957年初版

   《黄鹤楼的传说》(童话集),周天六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

   “童话之林”丛书一共六本,还缺一本《温馨童话》(爱情卷)和一本《智慧童话》。里面选编的是各国童话,多半不列作者名。如《皇帝的六弦琴》一篇,只说来自意大利,连“罗大里”三个字都舍不得印上去。

   《文明的教育》共包括14篇小品,编者说部分内容曾在《北京日报》发表过。

   《风中小芦苇》包括两个中篇,外一篇是《遗书》。前者写女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后者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思想比较革命,其中或许有可看的东西,就像《秘密洞》一样。

   《米基达·布拉图斯》写了一个人在荒岛建立果园的故事,思想同样革命,但封面和版式都很好。

   《黄鹤楼的传说》里收录的都是作者的个人创作。结果,森林中的各种动物都被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实在辛苦。但封面很漂亮。

   然后,刚想离开,突然发现了《前后汉故事新编》。当晚,我在给朋友的电子邮件中说:

   主题:也算好消息

   日期:2006年6月26日 19:48

   ……买了几本旧书,没看到《前后汉故事新编》,刚想离开,却在一个书摊上见到了,正是以前多次见过的。我还是给了摊主八元钱。这次是一套的了,都是1979年2印本,下册书脊有一小处破损,别处都完好,只是书中有一点污迹,末页有点圆珠笔的字迹,我可以用砂纸打掉,也可以把书脊粘补好,这都没有关系。

   最后,又在另一个地方1元钱买到一本破烂的小书:

   《动物童话》,王一奇等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初版

   它的封面破烂,又没有封底,但封面设计和插图的作者是詹同,光是为了这个就值得买。书中的童话以中国的为主,外国的很少,又没写作者的名字。每篇童话题目全带一个“为什么”,如《马和老虎为什么换脚掌》《牛为什么没有门牙》等等。唉,今年不是翻译就是编书,再没时间写我的“为什么”系列了,希望下半年能腾出一点时间来。

   6.《在纳粹铁丝网后面》

   6月27日,3元钱在区政府书摊购得一本雷马克的书:

   《在纳粹铁丝网后面》,[德]雷马克著,王竞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4年初版

   这本书我曾从超星下载过,还把全文变成了txt版,可我还是想要原书。它的德语原名是《Der Funke Leben》,英语译名是《Spark of Life》,所以,我觉得还是翻译成《生命的火花》更好听一些。

   小说的主角是“五○九号”,这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人。小说写的是几千个关在梅沦集中营里囚犯在1945年春天逃亡的故事,“他们隔着铁丝网谈恋爱,寄希望于将来,他们千方百计通过集中营里的黑市搞食物,他们冒名顶替死人以逃避清洗;最后,他们和集中营里的地下抵抗组织取得联系,同心协力,挫败了法西斯分子溃逃前的大屠杀阴谋,终于获得了被剥夺多年的自由。”

   现在,除了朱雯先生翻译的《西线无战事》和《生死存亡的时代》,别的雷马克小说译文差不多都买到了。

   7.《一岁的小鹿》

   6月29日,二折在降价书店买了三本书:《黑猫历险记》《<旅游笑史>选》《周末晨昏》。傍晚,在区政府书摊先买了两本《贺宜作品选》《一岁的小鹿》,共六元。然后又买下《深沉的河流》《前天与后天-阿历克辛中篇小说选》《蓝灯》《孤岛的野狗》《卢卡诺伯爵》《橙园春梦》,每本一元。

   ★ 《黑猫历险记》(世界长篇童话精品文库),[捷]拉达著,刘星灿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初版

   这套书印得实在TCL,非常像盗版。曾经买过这套书中的《木民矮子精》,印刷质量同样不敢恭维。《黑猫历险记》有一种好版本,曾经在一个北京朋友家里看过,里面有很多拉达的插图,插图风格还是跟《好兵帅克》一样。

   ★《<旅游笑史>选》(英汉对照·世界名家幽默作品精选),[英]杰罗姆著,刘竞译注,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初版

   看本书说明,这本书的原名是《Three men in a boat (To say nothing of the dog)》,译者把它翻译成《三人同舟(外加小狗)》。To say nothing of是“更不用说”的意思,将书名翻译成《三人同舟(更别提小狗了)》似乎更确切一些。

   杰罗姆(Jerome)的《懒惰汉的懒惰想头》(Idle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国内已有多种译本,如秦传安先生翻译的《懒人懒办法》(中华书局2004年初版)等,他的《三人同舟》也是一部名著(里面收入的都是幽默小说),国内不知是否有全译本。这本书里只选了12篇,未免太少了。

   ★ 《周末晨昏》(域外小说新译丛书),[英]艾伦·西斯托著,张树东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5年2印

   这套书,过去只买过一本毛姆的《插曲》。艾伦·西斯托(Alan Sillitoe)是“愤怒的青年”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金斯利·艾米斯齐名,他的作品怎能不读?

   看版权页,小说原名《S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译者序里也说小说的名字是《星期六晚上 星期天早上》,还说安东尼·伯吉斯认为它“是真正的无产阶级小说难得的代表作”,编者却在“编者附言”里说本书“正式出版时定名为《周末晨昏》”。“周末晨昏”的名字虽然雅致,却太雅了一点,容易使人对小说的内容产生误解。

   ★《贺宜作品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初版

   里面多是童话,读不读无所谓,李恒辰设计的封面和插图却不能错过。

   ★《一岁的小鹿》,[美]玛·金·罗琳斯著,李俍民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

   《一岁的小鹿》是儿童小说,1938年出版,1939年获普利策奖,描写了裘弟和小鹿的故事。1946年,小说被好莱坞改编为电影,中文名为《鹿苑长春》,据说主演是派克。此书国内有新版,题为《鹿苑长春》,看着不舒服,一直懒得买。网上有这本书的电子版。

   李俍民先生在译者后记(1979年作)里说,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翻译习作”,1947年上大学时所译,1948年出版,印1000册。不久,出版社关门大吉,余书流入地摊:

   “当我站在福州路一家旧书摊旁,亲眼看到自己翻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与一些乌七八糟的书放在一起时,惋惜之情不禁使我的热泪夺眶而出。但是,优秀的作品是埋没不了的,现在这部小说终于又重版了!”在译者后记的最后,李先生又说:

   “总之,这部小说不但使我在三十二年前学生时代初读它时深受感动,到今天我已是个六十岁的老头儿,重读时还是同样地受到感动!”

   看了这两个感叹号,我很惊讶。看来,每个译者的感情是不同的。我倒是愿意让我翻译的书出现在地摊上,“与一些乌七八糟的书放在一起”,让每个普通读者都买得起。

   ★ 《深沉的河流》(当代外国文学),[秘]阿格达斯著,章仁鉴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

   阿格达斯(1911~1969),秘鲁当代作家,“以善于描写印第安民族的生活而闻名”。本书“通过一个中学生的眼睛,透视了秘鲁内地山区的一个市镇的生活。那里的居民大多数是……印第安人和混血种人。小说不从表面上描写他们,而是深入他们的内心……。”

   以上抄自书末的介绍。

   ★ 《前天与后天-阿历克辛中篇小说选》,蒋望明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

   买过,这一次为友人所购。

   ★《蓝灯》,[叙]米奈著,陈中耀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

   该书描写了叙利亚人二战时的“生活和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斗争”,1954年出版,是作者的“第一部长篇”。

   ★《孤岛的野狗》(椋鸠十动物故事),安伟邦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

   曾经买过其中的《矮猴兄弟》。从书目看,此外还有《太郎和阿黑》《金色的脚印》《两只大雕》《野兽岛》,另有《山大王》《镜子野猪》《阿黑的秘密》三种,属于“即出”,后来也出版了吧。

   ★ 《卢卡诺伯爵》(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曼努埃尔著,申宝楼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

   如果不是一元一本,我才不买黑人版的书呢。即便这样,我也要挑挑拣拣,因为黑人版的书总是令我担心。

   译者说,曼努埃尔(1282~1349)是十四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散文家”,此书于1335年写成,由独立的51个故事组成,故事题材广泛,比“《十日谈》早十三年问世”。

   这套书的定价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一百多页的书,居然定价在15元以上。

   暴利?暴跌!活该。

   ★ 《橙园春梦》(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伊巴涅斯著,申宝楼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

   伊巴涅斯的早期作品,描写了西班牙的贵族生活,1901年出版。

   8.《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6月30日傍晚,区政府地摊,五元钱购得六本书:《雾》《民族纪事》《黄山传奇》《成语历史故事》《巴黎茶花女遗事》《你们知道我是谁—高士其作品选》。

   在另一处书摊,看见两本全新的《东周列国故事新编》,要价20,最低18。我走了很远,忍不住又回头去问价。摊主说:

   “这是我当初花20元买来的,在家里放了好多年。那时候我太傻了,居然花这么多钱来买!真的!我今年五十了,我不骗你!17吧,不能再低了……”

   我只是问问他能不能再低些,他却这样的赌注发誓,真没想到。那就买了吧,虽然17也还是太贵了。

   ★《雾》(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乌纳穆诺著,朱景冬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6年2印

   译者说,乌纳穆诺(1864-1936)是“九八年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因此而购。

   ★ 《民族纪事》(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阿拉尔孔著,朱景冬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

   译者说,阿拉尔孔(1833~1891)“最优秀的作品是中短篇故事。除了《三角帽》,就是《民族纪事》了。”全书由19篇故事组成,“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历代的趣味逸事……”。

   《三角帽》我也买了,但却是七月一日的事了,这里不好多说。

   ★《黄山传奇》,何悟深著,地址出版社1993年初版

   全书包括90个跟黄山有关的民间故事,印得跟辅导材料似的。

   书的序跋很有意思,值得介绍。序文是一个叫周吾的人所写,他不但对作者夸赞了一“大”番,还谦虚地提了提自己:

   “我和悟深兄在黄山怀抱里生活了几十年。……写黄山,彼此又都发表过上百万字,……他当过宾馆经理、接待办主任,直接参加接待的党政要员、外宾内客,其数量之多,规格之高,皆列全山前茅,……。1980年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曾题诗赞他:……”

   再抄下去,怕是连我都要替他脸红了。后记是作者亲自所写,自豪地提了自己,另外又提到了作序的周吾,前后呼应,甚有章法:

   “1985年出版了《黄山故事传说·风景名胜》一书。蒙广大读者见爱,初版三万册,很快销售一空。……文坛大师周吾先生为本集作序……”

   奇文。奇人。知堂在《闲话四则》(收于《泽泻集》)中说:“天下奇事真是不但无独而且还有偶。”果然如此。

   ★《成语历史故事》,马华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初版,1959年2印

   破敝不堪。中有134个历史故事,适合儿童阅读。

   ★《你们知道我是谁—高士其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

   封面与插图的作者都是缪印堂,决不能错过。

   ★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二册),林汉达编写,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1979年第2版3印

   这套书与《前后汉故事新编》的封面题字者都是同一人。书中注明,题签“溥雪斋”——看起来似乎带一点皇家血统。其中也有庞亦鹏的插图。

   这本书的编写似乎更精细,前面有一张春秋地图,正文里有时也印上地图,很体贴。林汉达先生在前言中说,此书1948年由生活书店出版,解放后再版过,1962和1964年又分别修订过两次。

   周有光《怀念林汉达先生》一文中说,林先生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编写通俗的历史故事上”。《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既然初版于1948年,说明林先生早就开始编写历史故事了。网上资料说,“1941年,之江大学内迁,林汉达仍留上海,研究拉丁化新文字及编写中国历史通俗故事”。假如这个说法准确,那林先生关注编历史故事的时间就更早了。

   ★ 《巴黎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丛书),[法]小仲马著,林纾、王寿昌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初版

   这套“林译小说丛书”共11册,目前共买到六册,每次都买自不同的地方,而且从未遇到过重样的,非常奇怪。现在,我只缺《离恨天》《黑奴吁天录》《迦茵小传》《不如归》《林纾的翻译》了。

   刘树森先生在《漫谈<巴黎茶花女遗事>》一文里详细介绍了《巴黎茶花女遗事》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这里转录一点:

   “但凡说到林纾,十有八九要先从《巴黎茶花女遗事》谈起。这部译作不单是林纾个人译介外国文学的发轫之作和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外国文学译作。”

   “《巴黎茶花女遗事》现存最早的林译版本,包括同为1899年刊行的‘福州畏庐刊本’和‘索隐书屋’版;此后至1949年为止,中国大陆至少又出现了近30个不同版本。1924年林纾去世之后,该译作的绝大多数再版的版本都改称《茶花女遗事》,直到1961年阿英才将其恢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巴黎茶花女遗事》不仅代表了林纾涉足外国文学翻译的起点,大概也是他与王寿昌合译的惟一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晓斋主人’王寿昌成全了林纾,但他自己却从此洗手告别了翻译界。”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一个节译的版本,篇幅总计不足四万字,与原作相比,删汰的内容约为两万字,剪裁删削原作的内容,在译作文本中添枝加叶,融入己见,译者将这些手法视为自己的本分。”

   “大概粗线条的叙事模式,其细腻的文笔首先见于译文字斟句酌,近乎忠实地翻译原作,典型的例子可举小说尾说部马克的多则日记。其次,他在原作文本的基础上酌情添词加句,绘声绘色,勾连情节,试图使之具有更为生动的表现力。再者,大篇幅地移植原作的对话,在整个作品中对话部分所占的篇幅近半:‘小仲马’、亚猛和马克三个叙事者贯穿其间,只是以言简意赅地提供背景信息,导引故事起伏,走向令人荡气回肠的高潮。”

   刘树森先生的这些评价很客观。去年我才初次读《茶花女》的译文(人文社版),前半部还好,到后来却是勉强读完,以后再也不想看了。这倒不是因为译文不好,而是我对小说本身比较反感。我翻了翻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尽管译文有“添枝加叶”和比较可笑的地方,读起来感觉比直译的小说还有意思。

   至此,六月的购书日记总算全部结束了。这个月买了这么多书,没想到。下月肯定会少,因为手头的钱差不多都被花光了,除非最近会收到新的稿费。

   21:34 06-7-2 肖毛

   附:2006年6月22~30日购书40册目录

   2006年6月22日,实付:15元

   1~2.《前后汉故事新编》(二册),林汉达编写,中华书局1978年初版,1979年2印,定价2.05元,8元购

   3.《圣拉萨的丁香》,[法]卡玛拉著,赵少侯译,作家出版社1954年初版,定价6900元,3元购

   4.《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续),胡银仿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1年初版,1983年2印,封面设计:高季方,封面题字:茅盾,定价0.83元,1元购

   5.《秘密经费》,[美]欧文·萧著,吴力励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年初版,定价3.25元,1元购

   6.《瘦子麦麦德》第一部(当代外国文学),[土]凯马尔著,李贤德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封面设计:徐中益,定价1.1元,1元购

   7.《秘密洞》,[苏]杜勃罗文著,李荫寰等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初版,封面设计:朱维明,定价1.26元,1元购

   2006年6月24日,实付:1元

   8.《屠格涅夫评传》,[俄]普斯托沃依特著,韩凌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初版,1983年2印,定价0.64元

   2006年6月25日,实付:4元

   9.《波动的身》,[美]雷蒙德·钱德勒著,持健译,群众出版社2005年初版,定价20元

   2006年6月26日,实付:16元

   10.《动物童话》,王一奇等编,封面设计、插图:詹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初版,定价0.27元,1元购

   11.《幽默童话》(童话之林),徐中益封面设计、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定价2.6元,1元购

   12.《正义童话》(童话之林),徐中益封面设计、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定价2.9元,1元购

   13.《勇敢童话》(童话之林),徐中益封面设计、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定价2.95元,1元购

   14.《训谕童话》(童话之林),徐中益封面设计、插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初版,定价2.85元,1元购

   15.《文明的教育》(苏联讽刺小品集第二辑),王果爱等译,北京大众出版社1955年初版,定价3000元,1元购

   16.《风中小芦苇》(当代苏联文学),[苏]马尔科夫著,靳戈译,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初版,封面设计:蒋万景,定价0.5元,1元购

   17.《米基达·布拉图斯》,[苏]冈察尔著,杨立平译,作家出版社1957年初版,定价0.29元,0.5元购

   18.《黄鹤楼的传说》(童话集),周天六著,封面设计:张咏,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初版,定价0.2元,0.5元购

   19~20.《前后汉故事新编》(二册),林汉达编写,中华书局1978年初版,1979年2印,定价2.05元,8元购

   2006年6月27日,实付:3元

   21.《在纳粹铁丝网后面》,[德]雷马克著,王竞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4年初版,封面设计:庄羽,定价1.55元

   2006年6月29日,实付:17.1元

   22.《黑猫历险记》(世界长篇童话精品文库),[捷]拉达著,刘星灿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初版,定价12.3元,二折购

   23.《<旅游笑史>选》(英汉对照·世界名家幽默作品精选),[英]杰罗姆著,刘竞译注,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初版,定价6.5元,二折购

   24.《周末晨昏》(域外小说新译丛书),[英]艾伦·西斯托著,张树东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初版,1995年2印,定价6.9元,二折购

   25.《贺宜作品选》,封面、插图:李恒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年初版,787×1230 1/32开,定价1.1元,3元购

   26.《一岁的小鹿》,[美]玛·金·罗琳斯著,李俍民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0年初版,封面设计:秦龙,定价1.2元,3元购

   27.《深沉的河流》(当代外国文学),[秘]阿格达斯著,章仁鉴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封面设计:秦龙,定价0.81元

   28.《前天与后天-阿历克辛中篇小说选》,蒋望明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定价1.1元

   29.《蓝灯》,[叙]米奈著,陈中耀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封面、插图:许涌,定价0.97元

   30.《孤岛的野狗》(椋鸠十动物故事),安伟邦译,封面、插图:李远杰,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初版,定价0.5元

   31.《卢卡诺伯爵》(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曼努埃尔著,申宝楼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定价15元

   32.《橙园春梦》(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伊巴涅斯著,申宝楼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定价18元

   (以上六本书每本一元购)

   2006年6月30日,实付:22元

   33.《雾》(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乌纳穆诺著,朱景冬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初版,1996年2印,定价16元

   34.《民族纪事》(西班牙文学名著丛书),阿拉尔孔著,朱景冬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初版,定价16元

   35.《黄山传奇》,何悟深著,地址出版社1993年初版,定价4元

   36.《成语历史故事》,马华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初版,1959年2印,定价三角二分

   37.《巴黎茶花女遗事》(林译小说丛书),[法]小仲马著,林纾、王寿昌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初版,定价0.66元

   38.《你们知道我是谁—高士其作品选》,封面、插图:缪印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初版,定价0.37元

   (以上六本书,5元钱购)

   39~40.《东周列国故事新编》(二册),林汉达编写,中华书局1962年初版,1979年第2版3印,插图:庞亦鹏,题签:溥雪斋,定价2.1元,17元购

   2006年6月22~30日总付:78.1元

标签: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