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寓言诗

大千世界 89 0

  对于寓言文学的研究,目前学界大都集中于寓言散文方面,而对于寓言诗则关注不够。唐代是我国古代寓言诗创作的高峰时期,找出唐代的寓言诗,用计量分析和作品分析的方法归纳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是本论文的目的所在。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梳理和论述,以期对唐代寓言诗的研究略尽绵薄之力。本文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了寓言诗的几个相关问题。

  古代的“寓言”概念指一种修辞手法,而不是一种文学体裁,这种对寓言的理解影响到当代学者对寓言诗的界定。寓言诗是诗体的寓言,是寓言文学的一类,寓言诗要满足三个要求,即有故事情节、有寓意和诗体的形式。而禽言诗是通过鸟叫声联想现实生活,以达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目的,很少有故事情节。我国《诗经》中就出现了第一首寓言诗。汉乐府中寓言诗逐渐增多,由最初的单角色自述发展为双角色对话,情节仍较为简单,主要反映动植物所受到的伤害,传达一种反伤害意识。汉乐府中的寓言诗想象奇特,魏晋的寓言诗中逐渐加入戏谑的成分。

  第二部分是中唐寓言诗的繁荣及原因。

  经过仔细甄别,笔者整理出唐代寓言诗共167首。寓言诗在中唐时期达到空前繁荣。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宦官专权、朋党斗争、朝政混乱,藩镇割据于内,异族侵扰于外,整个社会满目疮痍。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统治者的丑恶,是寓言诗创作的客观基础。而“永贞革新”、“元和中兴”激起了广大士人激切参与现实的社会责任感,使得中唐诗人普遍都有“救济人病,裨补时阙”[1]白居易《与元九书》的重振山河的积极心态。这种极度关注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讽刺不良现象的文人价值取向和士人的怀才不遇、进身无阶、无辜被贬导致的心理压抑和情感怨愤,是寓言诗创作的主观条件。中唐时期文学自身的发展和诗人之间的交谊、互相学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寓言诗创作高潮的出现。

  第三部分唐代寓言诗的内容分析。

  唐以前的寓言诗主要反映个人的悲惨遭遇。唐代寓言诗扩展为反映整个社会人生,开拓了表现的领域,深化了反映的内涵,表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谴责不良社会风气、讽刺社会中各阶层的人物,寄托个人仕宦失意及人生选择,提示人生教训,反对藩镇割据,赞美侠义行为是寓言诗主要表现的内容。

  第四部分是唐代寓言诗的艺术特色。

  唐代寓言诗增强了叙事性,叙事技巧更为成熟。古体诗不受字句长短、音韵、对仗等格律限制约束,诗人充分运用想象和虚构,把故事的虚构和细节的真实统一起来,表现了曲折的情节和复杂的内容。对比手法、典故的使用,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以及叙事人称的转换也有利于叙事性的增强。此外,唐代寓言诗中塑造了多元化、典型性的艺术形象。诗人在叙事和议论中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唐代寓言诗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巧妙改编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使故事富于浪漫奇幻色彩。寓言诗有着通俗平易、辛辣犀利、幽默戏谑等多样的语言风格。在唐代近体诗完全成熟并大盛于诗坛之时,寓言诗人大多选择了形式上限制较少并且适合表现较为复杂内容的古体诗。

标签: 寓言故事及寓意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