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反思性教学活动设计有什么不同?

大千世界 50 0

  所谓反思性教学实践,是指一种回忆、思考、评价教学经验的活动过程,它是对过去经验的反馈,同时又是做出新的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反思性教学实践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反思教学的内容和结果,分析其背后蕴含的理论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假设,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

一、反思教学的功能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反思性教学除了兼具常规教学的功能外,还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功能:

(一)动力功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通过发展逻辑推理和审慎判断的技能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分析过程,与被动的不动脑筋的或缺乏分析的常规教学相对,它对教师的行为有着极强的、内在动力性,比较合理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

  常规性教学是教师凭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的简单重复的,直觉反应的和机械例行的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则是一种自觉能动的,有理性策略的教学实践。这是由反思性教学的性质决定的:1.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追求自身实践的合理性,即审时度势,反求诸己,理智地、审慎地行动。

  用哈贝马斯的话说:“当人们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定观念与行动,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时,就要激励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注: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重庆出版社1 9 8 9年版)。2.在考尔德希德的反思性理论中,有几条要求格外醒目:“鼓励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肩负更大责任,并获得某种程序的职业自主权,……赋予教师权力,以便他们更好地影响教育的未来方向,并在教育决策中扮演更主要的角色”(注: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国内研究信息》1997年。

  )。反思性教学是解放教师的教学职权,使其自主地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变得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一旦教师完成了由常规型(即经验型)向反思型(即学者型)的转变,他就会成为教学领域中的决策者,十分理智地在“求知意愿”的推动下,努力追求更好,会常对自己的行为问“为什么’’。

  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坚持不懈。

(二)监控功能。顾名思义,反思性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反思性上。常规教学往往习惯于按照一个较机械固定的程式展开,“不动脑筋或缺乏分析",缺乏反思性教学那种从全程上对教学环节随时的逻辑推理和审慎判断以及批判性的分析。

  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思维,从整体上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不断调节。心理学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具有对自身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能力。反思性教学正是鼓励教师通过反思去发挥和利用这个思维的监控系统,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适应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过程。

(三)整体优化功能。教学过程优化的观点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来的,主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下,在花费最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取得最好的整体效果,其核心就是要提高教学的实际效率。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就是,课堂教学的各组成部分,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的,认为只有个别环节或某一教学行为,或某一教学条件的最优化是不能带来整体的优化结果的。

  “我们想提请注意,最优化——这是一个措施系统,而不是孤立的,单个的手段。动用最优化的个别成分(自然没有组成完整的措施系统)可以取得部分的改善,但是不能获得最大可能达到的结果’’(注:巴班斯基、波塔什尼克:《教育过程最优化问答》,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常规教学也许可能在局部教学活动及结果上实现优化,但无法达到巴班斯基的要求。而反思性教学由于其全程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定是一个整体(系统)的优化。这方面的功能表现在以下二点:

1、教学过程的优化。反思型教师从一开始就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自己行为的原因与结果,包括教育目的、课堂环境及自己的职业能力,对每一个环节都思忖着至善至美的合理性,因而在教学的每一个周期都会因为反思的渗入经常地、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得以控制、调节和校正,从而得以优化完善,而教学工作过程的优化是教学结果得以优化的前提。

2、教学结果的优化。考尔德希德认为反思性教学的结果有二:一方面反思性教学主体获得新的理解力,包括反思能力的增强,宏观教学方略及人文理性的获得、新的信念的形成,价值观与态度的优化以及情绪状态的改善等。这实质上就是教师对教学规律的把握,对教学真谛的领悟和教学理论的升华。

  另一方面解决实践问题,包括现实的与未来的,因为教学过程的先前优化而导致当下教学结果的优化,而对这样的结果的反思又能使教师将来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其教学既有技术理性特征,又不失人文理性特点,从而“学会教授”,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发展。教师自身工作的优化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的优化,更好地让学生“学会学习”,完成教学的根本任务。

  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教学结果。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根据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种类型的反思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例如:课堂里会发生什么教学事件?这与什么问题相关,而我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理论是否有助于解决这个教学事件?怎样利用自己的经验或理念形成教学方案?备课(教学设计)需要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设计教学的程序,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应根据知识本身的逻辑来确定,还是根据学生早些时候的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来确定?这样设计教案在什么意义上它是合理的?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例如:课堂里发生了什么教学事件?我应该怎样去解决、应对这些教学事件,而我这样应对合理吗?我该怎样调整我原先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过程当然需要根据上课前的教案去有步骤地展开,但同时也需要针对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不断调整事先设计好的教案。

  而在处理教学中的教学事件时,表面上看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去当机立断地解决问题,但为了获得相应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教师还得在课堂教学中以及课堂教学外不断地吸纳相关的有效教学的理念。

3、教学活动后的反思。这一类型的反思主要是教师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难点出现课堂气氛沉闷时,你是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的?在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环节没有按计划施行?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了令你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这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做怎样的更改?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随着反思性教学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的反思。

  要提高反思性教学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五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反思总结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

2、对话反思法。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采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

3、录像反思性。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的方法。

  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

4、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和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档案袋法。档案袋法就是以专题的形式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进而从方法上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在运用这种方法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反思的专题,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专题下,由教师本人通过回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反思,从而记录下自己过去的状况、现在的状况、自己的进步以及自己尚需努力之处。

  可以说,档案袋可以代表教师个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内研究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趋势。档案袋建立的过程是教师对已有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专业成长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评估、自我教育的过程。

反思性教学不仅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还能帮助教师自我评价。

  可以说,教师的职业成长主要依靠外在价值引导下的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反思性教学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