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无所依:恐怖来源者三

大千世界 48 0

  近来无事,看完奥斯卡颁奖又看杂志。某一故事吸引眼球。

  两公司争某地,地价数以百亿计。

  一方股东代表开车出行,尾部突然遭撞,以为发生车祸,走下来看,后面一辆重型卡车,下来手持铁棍的三人,先打断其手足,然后重击头部,头部粉碎性骨折。

  可能是刚看过《老无所依》的关系,让我产生的第一个想法,居然是,这个故事场面感好强:流线型豪驾,流线突然打折成现代雕塑状,镜头再移到后面,擎天柱一样的金刚卡车,然后,成功人士下车,阿玛尼装束,被愈走愈近的三民工打翻,铁棍和血的特写,戳出皮肤的骨头。镜头切换干净,最后定格于泥泞中满地的银行卡里程卡。

  但这不是好莱坞大片的剧情。仔细看看杂志封皮,是07年第12期《财经》,争持双方是杭州西子集团的尹明华(受害人)和上海周氏集团董事长周小弟(涉嫌主使)。

  这个场面发生在2007年7月6日的上海。

  忽然感觉冷,不是冬天的缘故。

  《老无所依》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暴力的寒意。细品之下,科恩兄弟把暴力当作糖果,来哄小孩子安静。一开头喂了几颗吊吊胃口——第一个“双仰面式”杀警察,几个长镜头描述受害人挣扎到咽气全程,而后面就越杀越干净,最后对付摩斯的老婆,只用“大妈式发型的杀手”(以下简称“大妈杀手”)察看鞋底版来暗示一下就完结了。

  似暴而非暴,这无疑是化重为轻的大师笔法。

  但开头的几粒糖,已经让观众形成了“恐怖节奏”,那就是马丁史柯西斯初拍黑社会电影时,制片人给他的唯一要求:“隔十五分钟杀一个人。”观众一旦落入“下一个是谁”的思维惯性,哪怕是贤良的家庭妇女,期待血腥的毒瘾也会定时发作,并在满足后产生快感。至于杀得花样百出,连一只乌鸦都花力气来高速摄影,那是战术而非战略问题了。

  而贯穿了“十步杀一人”思想的坚强后盾,该是强力塑造的 “大妈杀手”的艺术哲学。贾维尔•巴登很好的保持了双眼的漠然,任何人,做任何事,都呈机器人状,不带半点烟火气。于是杀人脱离了物欲的低层轨道。而升华为对生命进行再创作的艺术实践。

  在“猜硬币定生死”一场中,“大妈杀手”兴致一来,发表了一番“白马非马”的硬币论,明显如陈冠西的道歉一样精心准备过。不妨看作导演对这个“老无所依的国度”的明文定义:在这个地方,生命不过是一枚硬币所决定的一件事。

  这样“非人”的荒谬理论大大拓宽了常人对纲常伦理的认识(天哪,怎么会有这种事,神通广大的FBI/洛城特警/牛仔警官……干什么去了?),而这荒谬的真实存在同样让观者心冷——大妈杀手,他不是一个人。

  和一位电影界前辈闲聊,问如何评定好电影。“要创新。”顿了顿他又说,“要让观众想到自己。”

  如果我没有看上面《财经》的报道,我想我无法深入地领略《老无所依》的恐怖的第三个来源:不期而遇地与现实雷同。

  以致恐怖袭下银幕,让观众开始考虑某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这一幕“车祸+铁棍”,不见得是胡润慈善榜上常客周小弟先生的“处女作”吧。然而他一直纹丝无伤得高踞鲜花喝彩中。唯一的遗憾,是再多钱请不到贾维尔•巴登所饰的金奖杀手,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是人才。

  当然,某些观众,觉得奥斯卡是奥斯卡,德克萨斯是德克萨斯,八十年代是八十年代,除此之外还是一片寂静太平。

  但对于老影迷来说,寂静太平,往往不是,最不可怕的。

标签: 暴走恐怖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