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女人》是经典恐怖故事,最大特点是对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写(转载)

大千世界 63 0

  电影中的恐怖片和文学中的武侠小说很类似,成本低,容易编造,不需要渗透多么丰富的思想,只要把握住惊悚/英雄的精髓就行了,而且不管创作得好或者差,都会有一定的市场。对于恐怖片的评价也很简单,只要能吓人,而且吓得够呛,就算成功了。《黑衣女人》是经典恐怖故事,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它的最大特点是对细节的不厌其烦的描写,从普通物件中透视其缠绕的恐怖魂灵,直刺观众的心理防线。瓦特金斯版的《黑衣女人》恰好抓住了这个特点,同时又发扬了英伦电影内敛冷峻的风格,在沉默中显张力,在突兀中造惊悚。

  《黑衣女人》是对传统恐怖片类型的重新塑造,它故事里的鬼魂、复仇、荒宅等元素是很常见的情节基础,但是在视觉效果上,它摒弃了丑陋的僵尸、喷不完的血浆、夸张的惊吓表情等,而是通过特写镜头来逼视细小的道具,如两眼圆睁的洋娃娃、掉在地上的雏鸟、发黄的信件等,营造出惊悚的气氛。在特效技术发达的今天,新型恐怖片开始让怪物满天飞了,人物常被从天而降的灾祸伤害,可《黑衣女人》依旧是缓慢的叙述故事,压抑情感,偶尔加入一个恐怖的画面,我们看不到高潮,但也觉察不到沉闷,因为它很好的把握了观众的心理——“害怕恐怖又渴望恐怖”。

  一名律师到一个村庄里处理案件,一开始就受到村民的敌视,原来这个村庄被一位黑衣夫人诅咒,经常有小孩死亡的事发生。但律师坚持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他潜入古宅,探索黑衣夫人的秘密。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在哈利波特之后又扮演了英雄人物,但这个英雄并不同于以往的拯救众生,他的最大特点是心理素质好。从电影一开始,丹尼尔的表情就一脸忧郁,蓄了胡须的他有些沧桑,因为丧妻和工作的压力,颇有些颓废。但是他一个人身处蛛网密布的古宅中,灯光昏黄,死气沉沉,竟然一点也不害怕,即使数次看见鬼影显身,也只不过是表情惊诧一些,丝毫没有动摇他查案子的决心。所以,这个律师应该是史上最淡定的恐怖片主角。

  黑衣女人在电影里集中出现了三次:第24分钟,律师从窗户看到庭院中一个黑色身影闪现,由此触发了他调查真相的好奇;第54分钟,律师走进自动打开的密闭房间,看到一把躺椅在自动的摇晃,然后镜头一转,一个黑色骷髅赫然坐在椅子上;第83分钟,律师从泥淖中捞出男孩的尸体,把他放在床上,这时他一转身看到黑衣夫人悬吊在屋梁上。每次黑衣夫人出现大约相隔30分钟,可见电影在节奏上是精心设计的,而且黑衣女人的形象不断清晰,每次出现的时间也逐渐延长。但最恐怖的还是第二次出现,自动摇晃的躺椅本来就很奇异,然后突然上面坐着一个黑骷髅,我就不由自主的惊叫了一声。

  电影在恐怖气氛的制造上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在情节上始终保持平稳的推进,非常平淡。律师想要弄清真相,可他的做法也只不过是翻翻信件罢了,更多的时间是在古宅中游走,代替观众感受古宅的恐怖味道。至于悬疑的解决,当律师从泥沼中找到男孩的尸体时,一切都很清楚了。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不时地制造出突兀的惊悚,如水龙头突然流出浑浊的水,乌鸦突然飞起,小孩的嘴里突然吐出血……观众本来还沉浸在模棱两可的思考中,猛然被这些画面所刺激,就会受到震撼。但是电影见好就收,决不再某一点上做过多的渲染,每一次惊悚只持续一两秒,接着又开始沉闷的推进。

  为了配合这种一惊一乍的效果,《黑衣女人》在音乐上做足功夫,时有时无、忽高忽低,当持续了很长的悠扬后,突然一个大分贝的爆炸,即使再强的承受力也会被惊倒。这是非常典型的恐怖片的手段,在视觉上形成刺激,在听觉上造成冲击,先是轻轻的抚摸,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一阵猛揪,于是我们便臣服了。这样的方式用得多了也会形成审美疲劳,但除此之外我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方法。其实,恐怖片最高的境界是心理恐怖,弱化画面和声音的作用,单从故事情节中制造惊悚,但像这样“无招胜有招”的影片比较少,罗曼·波兰斯基的有些影片近似这种。

  《黑衣女人》在英国取得了很高的票房,这很大程度上与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的超高人气有关。在电影中,律师最终还是没有能安抚住黑衣女人的报复心,他和儿子一起被火车撞死,在天堂里遇到了妻子,一家人携手消失在迷雾中。这样的结尾多少让人有些怅惘,但它也突出了一个观点:既然阳世充满痛苦,在阴间相聚也未尝不是幸福。

标签: 英国恐怖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