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发布 2022 年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元宇宙”仍处于萌芽期,数据库国产化成趋势

大千世界 68 0

  近期,Gartner 发布“2022 年中国 ICT 技术成熟度曲线”,在业界引发热议。该曲线描述了技术从诞生到成熟的全过程,并将现有很多技术按照所处发展阶段标注在上面,为技术发展作出预测,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已经成为技术兴衰的晴雨表。那么,该曲线适用于哪些受众?与过去相比今年的曲线定位是否发生了变化?Gartner 遴选技术的原则是什么?近日,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 Gartner 研究副总裁季新苏。

  曲线的“断崖”和消失的技术

  技术成熟度曲线包括技术萌芽期、期望膨胀期、泡沫破裂低谷期、稳步爬升复苏期、生产成熟期 5 个阶段。最开始某项技术无人知晓,然后通过市场推广证明能够解决问题,引起市场反响,推动技术走到高点。在此过程中,挑战逐渐显现,因为存在能力短板不足以支撑未来远景,从而技术落到低处。之后回归理性,市场接受了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有价值的应用场景,推动技术走向成熟。与此相对应,技术落地包括 5 个过程:初始技术创新、先期使用、早期大规模部署、晚期大规模部署、整体行业落地。

  

Gartner 发布 2022 年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元宇宙”仍处于萌芽期,数据库国产化成趋势-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季新苏强调,并不是所有技术都能够走过完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超过半数的技术走不到终点,会在通过“断崖”过程中消失。例如区块链曾经出现在技术成熟度曲线上,2022 年的曲线中则落选,其原因是区块链离真正的成熟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在“2022 年中国 ICT 技术成熟度曲线”中,上榜的有元宇宙、云安全、隐私保护、云原生计算、边缘计算、机密计算等,其中元宇宙、隐私保护、云原生都在业界有极高的关注度。

  

Gartner 发布 2022 年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元宇宙”仍处于萌芽期,数据库国产化成趋势-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此外,甲方和乙方看待曲线的逻辑也有所差异。Gartner 除了技术成熟度曲线之外还推出了 Emerging Technology(新兴技术曲线),其中甲方更关注立足技术视角的技术成熟度曲线,考虑技术成熟的具体过程;乙方更关注立足厂商视角的新兴技术曲线,考虑技术使用场景是否成熟、是否有足够多的甲方关注并愿意购买、是否值得投入研发等。

  就技术成熟度曲线本身来看,甲方更关注技术成熟之后(即下图中灰色部分),因为新技术存在风险,甲方需要降低不确定性,而很多技术并不能走完技术成熟度曲线。除前述区块链之外,OpenStack 一度被认为是私有云的实施标准,但在落地过程中问题不断,到现在已被很多知名企业所舍弃,也不再出现在今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相对而言,乙方更愿意创新与试错,特别是一些初创公司在投资机构的加持下,更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场景创新(即图中蓝色部分)。

  

Gartner 发布 2022 年中国技术成熟度曲线:“元宇宙”仍处于萌芽期,数据库国产化成趋势-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从面向数据中心负责人到面向 IT 负责人

  季新苏表示,2022 年 Gartner 根据市场变化对技术成熟度曲线的定位进行了调整:从之前数据中心技术负责人变成 CIO(整个 IT 部门的负责人)。相应的,Gartner 从 CIO 的视角构建叙事主线,从关注技术先进性变成关注 IT 提供的业务价值,如何使用科技提升业务能力。

  基于上述定位转换,Gartner 构建了 2022 年技术成熟度曲线的 4 条“叙事主线”,用以做好对技术的取舍。

  第一,数字化转型 / 数字化业务。面对经济不确定性,用户虽然仍坚持数字化业务投资不变,但是态度变得谨慎和短线,从“我愿意试错新技术”变成“技术是否对我的业务产生直接价值”。如果能够短期内见效,那么用户愿意投资;如果只是验证业务可靠性,那么投资意愿会非常低。

  第二,Composable Architecture(可组装的架构)。如今业务迭代速度不断加快,过去的单体架构已经无法匹配需求的变化。但是很多传统架构和传统应用不可能快速切换,因此要用同时兼顾“敏捷”和“稳定”的理念徐徐图之。能担此任务的非可组装架构莫属,该架构也因为作用的独特性得到了 Gartner 的推崇,并看到很多创新企业已经有落地案例。

  第三,安全和隐私保护。随着近年来业界对于数据安全关注度的提高,CIO 对于安全和隐私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

  第四,基础设施和应用的现代化改造。用户不仅需要进行创新和迭代,还需要提升现有架构以保证稳定性,保证现有架构可以支撑未来业务发展。

  数据库国产化成趋势

  谈起 2022 年中国 ICT 产业发展特点,季新苏表示,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同时节省开支也成为讨论热点,CIO 们不仅为了创新而创新,更注重通过创新提高营业额或者节约成本。

  在数据库国产化诉求强烈的当下,如何实现对国外数据库的替代成为很多客户的关注重点,越来越多的云厂商开始在中国提供开源数据库或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在信创趋势下,很多数据库厂商或者云厂商更是采用了“一云两芯”的逻辑。据调查,中国用户更偏好国有知识产权的数据库而非来自国外的商用数据库,这造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业务场景和方案。

  Gartner 建议,在“符合行业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公有云数据库。当然,某些需求较高的行业采用公有云数据库还存在难度,不宜操之过急;如果没有较高要求,国产数据库上公有云则相对容易。此外,在上公有云的过程中,需要评估现有功能是否可以得到满足;需要考虑如果无法上公有云,替换数据库对于 SLA 的影响有多大及如何弥补,以及鉴于开源技术仍需要不断完善,数据库的哪些指标可以接受妥协。

  在目前的“后疫情时代”,供应链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IT 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值得关注。季新苏建议用户从成本、供货效率、疫情影响、设备替换复杂度、信息安全攻击等角度,列出供应商风险管理表,以实现对供应商的合理管控及风险的提前预知。“最低价中标往往隐藏着风险,除了关注价格,更要关注供应商后续交付的能力。”季新苏认为。


标签: Gartner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