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墟山人闲话玉墟养生之三

大千世界 70 0

  (五)生命的悲哀在于《兰亭序》

  生活与死亡,是人生历程中必然经过的两个劫数,自有人类以来,大家都在劫难逃,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也逃不过老天爷给你设计的命数。所以庄子反复说“死生亦大矣”!影响所及,咱们中国便出现了一大批悲观主义的文人墨客,把人的生死看得很悲观很痛苦,水泊梁山里林教头一句“苦啊!”把这情绪喊得惊天动地。这就是“苦度众生”的佛教在印度没人信,却在咱们中国信得“有求必应、心诚则灵”,信得庙宇林立、香火旺盛的根本原因。

  苦命人生,悲喜交加,令多少人荡气回肠,唏嘘不已。书圣王羲之就是典型,他的《兰亭序》堪称楷模,不但迷死了唐太宗,枕着《兰亭序》万古流芳,而且迷晕了后世文人,抱着《兰亭序》千年不醒。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饮酒赋诗,确实“信可乐也”。可好端端的人生之乐,被王羲之笔锋一转,来了个“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于是哀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由生之“乐也”而死之“痛哉”,临文嗟悼,喻之于怀,结论便是“悲夫”,人生一世,不过“悲夫”二字。

  所以我说,王羲之的《兰亭序》,与其说是中国书法第一神品,不如说是中国人生第一悲歌!起于序曲“乐也”,乐极生悲,中经大段“痛哉”,痛不欲生,收于终曲“悲夫”,悲痛欲绝——大起大落大痛大悲的《乐痛悲三部曲》。这不就是一曲生命挽歌吗?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明白,唐太宗以《兰亭序》陪葬,得无独享这悲哀之乐乎哉?

  (六)人生一世,写好“活”字

  自庄子借孔子的口说出“死生亦大矣”后,人们便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人生一世,死生二字”。这是对的,因为这句话概括了生命意义的全部。

  为什么把“死”摆在“生”的前面?这是因为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十分偶然的事,那是你父母调皮捣蛋,把你给捣鼓出来了,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谁都没有“生”的权利。正因为如此,每个人来到人间,都是哭着来的,叫“呱呱坠地”。倒是“死”,真真切切,全被自己体验到了,所以人们都贪生怕死,对死讳莫如深。王羲之身为绍兴市长,又是书法大家,按道理日子过得比谁都志得意满优哉游哉吧,但他却也哀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可见他也没有把生命的意义喻之于怀,参悟透彻,对“活”充满快乐,对“死”充满悲痛。

  山人以为,“人生一世,死生二字”,这句话看起来十分简单,字面上一带而过,就“死生”两个字扎眼。不过山人觉得,这就是俗眼看字而已,看不出其中的字外之字,言外之言。如果你有一双慧眼,就可以在这句话的背后,看到一个大大的“活”字,在“死生”之间活灵灵的走来走去!

  常言道“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见活人才是人,死人便不是人了,叫“尸”,跟“鬼”同类。所以说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内涵,撇去无可选择的“生”和无法逃避的“死”,唯一可以自主选择和自己把握的元素,就一个字:活。“人生一世,死生二字”,二字之间,更有“活”字,出生是生命的开始,死亡是生命的结束,生死之间的过程,就是“活”。四川民间,老百姓管找事做叫“找活路”, 做事情叫“做活路”,手下留情叫“留活路”,其中充满了多少生活死理?平时没想过,真正想起来,“活路”,还真令人心酸。所以活着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才是活生生的“人”。

  于是山人总结了几条另类《人经八的》:“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活路自走的,活法己定的。生不由己的,死才自主的。命是难料的,活是可选的。”人生一世,生来死去,生死之间,写好“活”字,活而有路,活而有法,活得自在,活得坦然。这就是玉墟山人这本《天雨流芳》所要表达的玉墟养生真谛。

  (七)生命的价值在于活出自我

  生不可选,死不可避,只有活法,才是一个人一生一世唯一可以自主选择的生命权利。所以活着,活好,活出境界,才是生命意义的最佳诠释。由“活着”到“活好”,由“活好”到活出自我、活出境界,咱们的生命也才称得上有“意义”。

  活而有法,是一门学问。人类社会几千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唯独对自己缺乏真切的了解,特别是生死之间的这个“活”字,学问做得最不好,连孔孟老庄这些大学问家,都感叹“死生亦大矣”,又何况我辈凡夫俗子?所以大家都望而却步,浑浑噩噩,活得很憋屈。换言之,活法基本不对,效果基本不好。

  看来人类在飞向太空的同时,还得回过身来,抽点时间,认真的想一想自己的事儿,想一想生命和健康的事儿。咱普通百姓,存不了高远之志,也不想鲲鹏展翅,就想过的好一点,活得久一点,就像一只小家雀,蹦蹦跳跳、叽叽喳喳过日子,别无他求,但求平安。古人云“燕雀焉知鸿鹄志哉?”山人云:“鸿鹄焉知燕雀之乐哉?”鸿鹄志虽高,高处不胜寒,还是人间烟火要温暖一点啊。

  有玉墟山人者,帝高阳之苗裔也,“教师岁月诗书苦,百姓人家瓜菜香”,不慕庙堂之高深,不避江湖之辽远,游齐鲁而登岱宗,越秦关而上终南,迎紫气东来,接佛光西渐,也算曾经沧海的人。几十年人生,三尺讲台教过几天书,清水衙门跑过几天堂。退休下来,无拘无束,更混迹街衢里巷,茶楼酒肆,侃大山,摆龙门,风花雪月,生老病死,尽在神聊之中,也算逍遥自在的人。

  魏征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身边之人,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七情六欲,熙熙攘攘,若要问芸芸众生有何相似之处,山人感觉无外利益既得的老年人贪生怕死和利益急需的青年人贪财好色。老年人想活够拼命吃药,青年人想活好拼命挣钱,都是为了“活”而操心劳神,在“活路”上疲于奔命,所以大都活得很累。司马迁《史记》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所以追名逐利,无可厚非。

  山人以为,生命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享受这种“利”,使自己“活”得好,活得心满意足。这里的问题,是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不好而不知究竟,人与人的差距也就在这里。咱们能不能别活得太苦太累?能不能活得轻松愉快?有这样的养生之道么?山人以为,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个活法才能体现死生大义,那么尽可以以人为镜,而明得失,拜人为师,而学真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加我数年,五十而学易,可以无过矣。”所以要学,才能改过,才能不累,也才能轻松愉快,不枉此生,潇洒走一回。人生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做个明白人,心广体亦胖。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最最简单易行的,莫过于这“读书”二字。

  玉墟山人年几耄耋,阅人无数,却仍孜孜不倦,研习养生之道,就是为了活到老,学到老,由明白而糊涂。一辈子活得虽然平淡,却还想在晚年活出点滋味,以便扬鞭奋蹄,享受晚晴,“花开当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于是利用生活在玉墟山麓、安宁河畔的得天独厚,一几一椅,一茶一书,枕玉墟,沏安宁,山水相伴,日月掌灯,之乎者也,如是我闻,研习玉墟养生之道。茶乃玉墟清茶,碧绿清雅,好喝。书乃《道德真经》,艰深晦涩,难读。山人自创以茶化经之读书秘技,以好喝之茶配难读之书,倒也心领神会,乐在其中。每有心得,輙笔记之,点点滴滴,积字成篇,竟成《天雨流芳》一册。山人的初心,是边学边习,学以致用,以他人之得失,明自己之得失,以自己之生活,悟生命之本质,以玉墟清茶之淡雅,洗人生沾染之烦腻,以《道德真经》之微言大义,启生命生活之智慧奥秘,使自己在有生之年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活出法度,活出境界,活得心满意足,无愧己心,活到阎王爷无可奈何,招山人去魅府语茶。然后山人大喝一声:到点了,俺去也!学陶渊明之风度,呱呱而来,嘻嘻而去,听天由命,来去自如,就当换了个更清静的地方喝茶读书。这就是玉墟山人追求的生命意义,诸位以为然否?

  (八)生命的风采在于只留遗体,不留遗憾

  如果你以为山人的这番话太过于书生气,那么咱就再给你简单一点,来几句大白话:不要让生命承载那么多意义,有意思就行;不要给生命加注那么多内涵,有味道就行;不要给生命涂抹那么多颜色,有样子就行。换言之,活得心满意足,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像模像样,能够活成这样,山人以为就行了。不要沉醉于“万寿无疆”的山呼海啸,那只是痴心梦想。“天”都有老的时候,而况于“人”乎?

  做这个“万岁”梦的典型代表,是秦始皇。秦始皇这个人,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气吞山河的人物,他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功勋已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到了这个份上,应该知足了吧,可秦始皇不知足,他还要一世二世三世乃至万世,所以他自命“始皇”,儿子“二世”,孙子“三世”,如此这般排下去,子子孙孙万世无穷。不知足的结果,是天谴民反,自己49岁一命呜呼,江山二世而绝,既留下遗体,又留下遗憾,还落了个千古骂名。如果秦始皇见好就收,休养生息,他断不至于活不过60岁,江山也断不至于二世而绝。这都是不知足带来的后果啊!

  所以山人以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经春历夏,终枯于秋,连寒冬都熬不过,这是天地间众生必过的天则死劫,谁都别想创造奇迹,唯一的态度是顺天应命,活好当下,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做的做,该玩的玩,含苞时尽现妩媚,盛开时尽展风采,秋黄时尽早收心,静下来,沏一杯清茶,看茶叶上下沉浮,想自己东奔西走,最终都得沉静下来,留下满壶茶香,一杯茶色,微微的品上一口,把自己的生命历程来它个反复回味,感觉有味,好喝,也就是山人前面说的“有意思、有味道、有样子”,那么你的人生就活得心满意足,活得有滋有味,活得像模像样,能够活到这个境界,你还有什么遗憾?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所以山人以为,生命的风采,在于除了给天地留下一具遗体,给子女留下最后一点麻烦外,对自己,就如陶渊明所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家里搬到山里而已,没什么遗憾不遗憾的。

  只留遗体,不留遗憾,赤条条来,坦荡荡去,无牵无挂,轻轻松松,二十年后咱们再相见。山人以为,这才是生命的风采。友情提示:天国不实行市场经济,所以不流通人民币,带过去一点用处都没有,也过不了通关口岸,还是活着的时候花吧。

  《心杯茶语》,玉墟山人之养生心得,如今奉献出来,各位权当异端邪说,褒贬自便。《周易•系辞》曰:“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山人乃山野之人,说几句山野之言,登不了大雅之堂,只能为引车卖浆之流提供一点茶余酒后的谈资罢了,随便翻翻,不必为信。恕山人不客气,请大师高人们远着点,你们是正神,山人是草民,道不同,不足与谋。咱躲进深山老林,就是不想惹你们生气。你们那一套故弄玄虚的高谈阔论,拆简为繁,抹明为玄,咱听了几十年,越听越糊涂,现在大梦初醒,感觉还是回到天地之间,听一听天籁之音,比较好受一点。你们那一套无病呻吟有病失声的高谈阔论,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听吧。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于是山人诳曰:世人都想活得好,不懂活法白活了。山人自走野套路,不日不月乐陶陶。死生大矣不足论,活在当下心安了。劝君做个玉墟人,天雨流芳任逍遥。如此养生,岂不快哉!

标签: 异灵灵异

上一篇吞噬横行1-5章

下一篇瞬间分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