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大千世界 171 0

  很多年轻人学习炒菜时,第一道菜通常会选择番茄炒蛋。这道菜红黄相间、酸甜可口、制作简单,深得大众欢心,有“国菜”之誉。作为主角之一的番茄,过去曾被污名毒化,饱受歧视,如今它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蔬菜之一,两者之间相差了200年洗白正名的逆旅。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污名偏见

  番茄是茄科番茄属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富含维生素、苹果酸、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纤维素、钾、钙、钠等元素。番茄色红多汁,口味酸甜,可以生食、煮食、榨汁或做酱。

  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番茄,被引种至墨西哥进行了驯化改良。16世纪,西班牙人只在乎美洲的金银,对番茄没有进行足够的研究和认知,将其当作一种普通的园艺植物,供贵族观赏。初次见到番茄的草药学家,对它的生物属性并不了解,取名为“狼桃”后归入茄科茄属,光听这个名字就让人不寒而栗了。教会神父把番茄视为恶魔的化身,将其列为禁果。番茄踏上欧洲的第一步,就遇到偏见的当头棒喝。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毒化插刀

  番茄遭到污名,仅仅是不公正待遇的开始。在英国,和番茄为伍为茄科植物有龙葵、颠茄、天仙子、曼德拉草等,这些东西妥妥的要命不要钱。正因如此,在英语里,人们把茄科译为“暗夜阴影”,番茄表示“宝宝心里苦啊”。

  无独有偶,1544年,一名意大利草药学医生把误将番茄当作曼德拉草。这种植物富含能够致幻的生物碱,其中的颠茄碱学名“阿托品”,能够舒缓平滑肌,兴奋呼吸中枢。有了医生当“带路党”,加深了人们对番茄的误解。

  番茄的虐心旅程还没结束。一位名叫约翰·杰拉德的英国医生不仅将前面那位意大利医生有关番茄的文章断章取义,还给番茄取名“毒苹果”。这是因为很多贵族在食用番茄后,出现了中毒症状。其实,当时贵族长期使用铅制餐具,导致铅中毒,人们对此不甚了解,于是番茄不得不背负中毒的锅。番茄在“毒化三连击”之下,声名更加狼籍。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观念洗白

  一路下行的番茄终于得到了命运的垂青。它的第一位贵人是圣芳济修会的撒旦牧师。他在1575年的《努也巴·耶斯巴尼亚汇编》中,介绍了阿兹特克人用红辣椒、绿辣椒、小南瓜和番茄做成调味汁。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对该书控诉西班牙人在美洲的暴行感到不满,宣布禁止发行该书。等该书再版时,已是1829年,时间过了近200年。

  16世纪,英国俄罗达拉里公爵从南美带回了番茄,作为礼物送给了情人伊丽莎白女王,故此,英国坊间把番茄称为“爱情苹果”。在意大利,人们将金色的番茄叫做“黄金果实”。在法国,番茄被冠以“爱的果实”之名。观念的变化,预示着番茄逆势上扬的到来。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美食正名

  随着观念的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番茄的食用价值。18世纪,意大利西南部的那波利港正值粮食短缺,人们难耐饥饿,不顾所谓毒性,取食一位园艺师自种的番茄,结果并未中毒。一位画家在法院的作证下,冒死食用番茄,同样安然无恙。1752年,用番茄制成的果子露在英国面世。1797年,《大英百科全书》承认了番茄的可食用性。此时距离番茄进入欧洲已有200年之久。

  人们用番茄做成各种美食。意大利面和意式烤面包离不开番茄的调味。西班牙凉菜汤和泰国冬荫功汤的成名,番茄功不可没。东欧流行的罗宋汤也少不了番茄的身影。2018年,CNN评出“世界上最好吃的50种美食”,加入番茄的美食多达11道菜。番茄在18世纪触底反弹,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遍及全球

  番茄登陆欧洲后,并未止步,继续向全球传播。16世纪下半叶,番茄由西欧推广到东欧。1781年,美国弗吉尼亚开始种植番茄,掀开了北美番茄种植史。1650年,番茄跟随着西班牙人来到了马来西亚,拉开了番茄占领亚洲的序幕。

  日本画家狩野探幽在《草木花写生图卷》描述,长崎在1668年引种名为“唐柿”的植物,实际上它就是番茄。明治时期,日本引种的番茄品种多达近十个。1909年,日本番茄种植面积已达39.07公顷。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朝农学家王象晋在《群芳谱》中提及:“番柿,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花。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这是中国最早有关番茄的详细记载。

  明朝学者赵蝈在《植品》中显示,万历年间番茄由西方传教士引进中国,为番茄由欧洲传入中国提供了佐证。番茄自明末来到中国后,由东南沿海地区向内地拓展,各地叫法不同,留下“喜报三元”、“番柿”、“洋柿”等名称。就番茄而言,它不仅好吃,还有诗和远方。

  

身负狼桃恶名的番茄如何逆袭,成为餐桌的宠儿 -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经济搭台

  可观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番茄的普及。2016年,全球番茄产量达1.77亿吨,种植面积约500万公顷,产量3.7公斤/㎡。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番茄产量最大的两个国家,荷兰番茄单产最高,达50.7公斤/㎡,印度番茄单产仅为2.5公斤/㎡。2014年,中国番茄单产超过5.27公斤/㎡。

  番茄喜温喜光,在中国西北和东北广泛种植,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民国时期,民间视番茄为经济作物加以种植。据《燕京农讯》透露:“本所种植者每亩约产八千斤。……本场所产者平均每斤当洋一分,故八千斤可得八十元,通常三四口之人家有西红柿二株足以供给应用。”表明种植番茄足以满足普通家庭的日常需要。

  2019年,中国出口番茄19.64万吨,收入2亿元美元,出口番茄酱96万吨,收入7.23亿元美元,小小的番茄带动了大大的产业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番茄经历了200年的黑暗时刻,迎来了喜大普奔。番茄的一小步,美食的一大步。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刘玉霞 《番茄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1】Holiso 《扒一扒番茄的“黑历史”》

  【1】肖瑜等 《番茄发展传播史初探》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