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大千世界 139 0

日本靖国神社至今供奉着3位中国人,一位是蒋介石,另外两个人你一定想不到,这些历史真是鲜为人知。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日本的靖国神社,供奉着那些当年侵华的日本战犯及家属。

在大家的认知中,日本的靖国神社算是一个非常″肮脏"的地方,而日本的政治人物也都会在上台之后,经常参拜靖国神社作为自己的政治秀场,而他们的这种行为常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但是却在这个为“魔鬼招魂"的神社里,竟然供奉着三个中国人。大家是不是感到很意外,也很奇怪呢?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那么有哪3个中国人被供奉在日本的"靖国神社"中呢?为什么这3位中国人被供奉呢?今天小编就为各位看官一一介绍。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首先第1个人就是蒋介石。大家可能非常好奇,为什么日本会供奉蒋介石呢?其实在抗日战争时候,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众多受害国家都对日本提出了战争赔偿款。那时候的日本政府,因为到处侵略,战火四处燃烧,战后政府财政也亏空巨大,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却拒绝向日本政府要赔偿,美其名曰所谓的“以德报怨"的愚蠢行为;还有,本来我们是战争战胜国,是可以处置战犯的,但是蒋介石没有这样做,他选择了宽大处理,赦免了大部分日本战犯,就连岗村宁次这样的“恶棍"也被释放回国,并派了大量船只,使日本200万官兵得以回国。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通过这些,日本人感觉蒋介石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本来战后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要死的,他们因此把蒋介石供奉在了"靖国神社"里面。

这第2位,我们大伙应该不陌生,这个人就是秦朝年间的徐福。在中国,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徐福带着3000名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徐福一共出海两次。

第一次,秦始皇派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储备了大概可供三年使用的粮食、衣物、药品等物资,去东海寻找仙人、仙药。据说在我国山东蓬莱一带游玩,然后一无所获而归。

公元210年,徐福第二次出海找药。他深知这次再找不到仙药,秦始皇肯定要杀了他。于是他带着3000童男童女,东渡到了日本。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从此徐福在日本居住不敢回来,当时的日本远不如秦朝发达,基本上没有人发展。徐福到了那里,把带来的种子播种到地里,并教当地人种地、捕鱼,传授医学,化学,并让工匠把技术传授给当地人。徐福的到来,推动了日本的发展。他为了防止秦朝人的追捕,将自己的七个儿子都改成了日本姓氏,像福岛、福田…等等,现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徐福儿子的姓氏,所以现在日本人更加坚信自己是徐福的后代。

为了纪念他在当初登陆日本的地方,并竖起了“方士徐福上路之地",因此将徐福放进"靖国神社"供奉,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最后这第3个人,他的名字叫林净因,是不是很陌生?他是谁呀?其实林净因这个名字,在日本可是大名鼎鼎,至少在那些以做馒头为主的家庭里,馒头做坊里名气很大,因为就是这个人开启了日本做馒头的历史。当然,日本的馒头也结合了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形式和味道比我们国内有些不同。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林净因这个人,生活在我们国家的元朝,他的名气的确不大,但是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北宋著名“隐逸派"诗人,世称和靖先生的林逋的七世孙。林逋就是我们熟知的典故“梅妻鹤子"中的主人公,至今杭州西湖边还存在林逋的遗迹呢。咱们再回到林净因这个人,他生活在元朝的浙江,他是佛家的俗家弟子。1350年,跟着日本师傅龙山德一一起来到日本。

当时的日本经济不太发达,在吃的方面还没有发展出面粉发酵技术,当时日本常用面粉做点心和食物,做的是一种又硬又脆,吃着搁牙的类似于我们豆饼的东西,而远道而来的林净因吃不习惯,于是参考了中国制作馒头的工艺,结合当时日本的原料做成了馒头。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日本人哪里见过这种又圆又大、软软绵绵、香香甜甜的点心,于是这种结合了日式特点的点心很快在日本受到了热烈欢迎,后来日本天皇品尝了林净因做的馒头,也赞不绝口,为此后来还送林一名宫女,作为林净因的妻子。但是林净因在日本只待了8年,他又回到了中国。即便如此,每年的4月19日,日本都会举办"馒头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将″发酵馒头"带入日本的林净因,日本人还是敬佩这位日本的馒头"祖师爷",所以在很多地方都建了神社,很多地方都供奉着他的 塑相,而这也包括"靖国神社"。

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结语:以上就是日本靖国神社里面供奉的三位中国人,神社本来是日本人祈福的一个地方,它代表了日本人的一个信仰,但是这种信仰一定要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如果它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合理的,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切记"忘却就是背叛"。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