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

大千世界 275 0

新冠疫苗传来喜讯!5月22日,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1张图片-大千世界

结果显示,该疫苗能够诱导人体快速产生免疫应答。这也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2张图片-大千世界

该项突破性研究对抵抗新冠病毒有什么意义?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疫苗面世的日子不远了?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 杨占秋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本文编辑 | 徐文婷

研究进展前所未有

陈薇院士自1月26日抵达武汉以来,领衔科研团队集中力量攻关疫苗研发,研究人员使用了以重组腺病毒5型(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3张图片-大千世界

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陈薇院士团队做检测

这种Ad5是一种改造的普通感冒病毒(该病毒容易感染人细胞,但无法复制和引起疾病),Ad5将编码新冠病毒穗突蛋白的遗传物质传递给细胞,这些细胞产生刺突蛋白,并到达淋巴结,进而生成抗体,与新冠病毒抗争。

3月16日,该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期共有108名志愿者接种了疫苗。

3月16日20时18分,疫苗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这些志愿者均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健康成人对新冠病毒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达到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4张图片-大千世界

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LISpot)测量的特定T细胞反应

目前,已启动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已经注射完毕,正处于观察期,若一切顺利,将在5月份揭盲。该疫苗是我国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首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并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陈薇院士说:“这些研究结果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试验表明,疫苗在14天内就能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使其成为具有潜力、可进行下一步研究的候选疫苗。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指出,中国研发的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5张图片-大千世界

德新社则称:“这一进展是前所未有的。”

“这一结果令人兴奋!”武汉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教授杨占秋表示,从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能够让所有志愿者都产生免疫应答,说明疫苗设计是“成功”的。

一位曾参与非典疫苗研究的免疫学专家王教授也表示了肯定:“一期临床不仅有抗体的应答,还有T细胞的应答,这证明其免疫原性非常好。”

杨占秋解释,免疫原性是评价疫苗早期效果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没有免疫原性,疫苗的保护作用就无从谈起,而且疫苗接种后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这些都为下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可行的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

由于一期临床成果卓著,外界纷纷猜测离新冠疫苗上市不远了。但陈薇说:“应谨慎解释这些结果,开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并且触发这些免疫反应的能力并不一定表明该疫苗将保护人类免受新冠肺炎的侵害。这一结果只是显示了开发新冠疫苗的希望,距离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疫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6张图片-大千世界

报告说,这项临床试验存在样本规模较小、试验期较短、缺乏随机对照组等限制,并且志愿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下,只有16%超过50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证。杨占秋认为,下一步临床试验应该扩大人群,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老年人、医生等易感人群进行接种,观察不同剂量下的免疫效果。

有抗体未必意味着不会感染

曾声称最快今年9月即可投入使用的牛津大学新冠疫苗,在给6只猴子注射后都产生了抗体,但最近宣告研发失败,因为产生了抗体的猴子接触新冠病毒时,和没注射疫苗的猴子一样,感染并出现了明显症状。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7张图片-大千世界

王教授解释,产生抗体是疫苗的基础,但是否一定有保护性,或者说保护的几率是否达到100%,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而且,产生抗体的数量和种类也很重要。例如,乙肝病毒只有产生表面抗体后才具有保护作用,如果产生了e抗原抗体是没有用的。

疫苗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待提升

陈薇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在接种后7天内,87人(81%)报告了至少一个不良反应,一半以上报告注射部位疼痛,最常见的全身系统不良反应是发热、疲劳、头痛和肌肉疼痛,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的,28天内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8张图片-大千世界

杨占秋认为,这种不良反应率还是比较高的。虽说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是正常现象,但也说明疫苗的纯度可能不够高,接下来需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发热反应和疼痛率。如果大多数人接种后出现不适,即使是暂时的,也可能让很多人没办法接受。

研发面临诸多变数

杨占秋说,评价疫苗是否有效要做攻毒试验,让接种疫苗的健康人接触病原体,看是否会被感染。

但从伦理学角度来说,不可能让健康人群完全暴露在病毒环境下,因此要抽取接种者血清,在实验室内跟活病毒做中和反应,看是否感染,间接证明疫苗的有效性。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9张图片-大千世界

即便一、二期临床试验顺利,三期仍有重重变数。因为三期需要成千上万例受试者,如果那时仍处于疫情期,试验才能顺利进行,这也是2003年已进入一期人体试验的非典疫苗至今未完成临床试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原先研发的疫苗是否依然有效和安全,也需要重新验证。

疫苗成功不等于疫情结束

目前,全球有超过500万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0多万人死于该病。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长期解决方案,全球都在争分夺秒研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20个疫苗开发项目,截至5月22日,已有10种新冠疫苗开展临床试验(其中5种来自中国),114种开展临床前研究。

其中,进度最快的是陈薇院士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最新试验结果的发布给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注射了一剂“强心剂”。

此外,多家企业和科学家分别从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开展研发。新冠疫苗未来可能涉及几十亿健康人群的接种,其安全性是关键。

杨占秋教授和王教授一致表示,最看好灭活疫苗。杨占秋解释,灭活疫苗是传统经典疫苗,虽然技术保守,但工艺成熟,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人们对它的研究经验更加丰富。

王教授也表示,人们对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心里最有底”。至于其他疫苗,现阶段对重组蛋白疫苗的研究也较多,比如乙肝疫苗、HPV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方面,目前全世界还未大规模使用过,安全性不太明确;基因工程疫苗只选取了病毒的一段基因,如果病毒变异,效果可能不好。

中国新冠疫苗获重大突破!专家预计最快在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第10张图片-大千世界

基于过往经验,王教授对新冠疫苗能否研制成功持谨慎乐观态度。他表示,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发现冠状病毒到现在,没有任何一款疫苗研发成功,没有可靠的前人经验可供借鉴。

为破除前人失败的教训,此次新冠疫苗研发使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是否能成功并不清楚。例如,此次新冠疫苗研发中,科学家十分看好一个抗原——S蛋白,但其本身的糖基化水平特别高,会影响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给疫苗研发造成一定的困难。

王教授强调,疫苗研究不能太急躁,要脚踏实地。美国1976年的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疫苗就是个失败的例子,几个月时间推出,号召人群大规模接种,结果数百人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甚至有死亡病例。

即便研发成功,疫苗效果也有好坏,比如霍乱疫苗、鼠疫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太理想,只能保护部分人群,且免疫保护期较短。因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能光指望疫苗成功。

杨占秋表示,疫苗的成功只是为控制疫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并不意味着疫情结束。即便疫苗研制成功,若控制不当,疫情也可能在冬天卷土重来。

专家们预计,疫苗至少还需要3~6个月的三期临床试验,最快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结果,应急状态下可以试用接种,但若要人群大规模接种,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