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达芬奇密码》观后感

大千世界 51 0

  信仰 多少戕害假汝以名

                一一巜达芬奇密码》观后感

  作者 刘喜讯 期待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寻宗问源"

         巜达芬奇密码》观后感:历时180分钟的宗教片,立足欧洲国家宏阔的宗教背景,缓慢的节奏引领跌宕的剧情,严密的逻辑承载剧烈的冲突,信仰的争斗拷问人性的贪婪。原著丹.布朗是一个勇敢的基督教徒,超越基督信仰本身来反思宗教:从至善的终极追求反思偶像的神化,从残酷的争斗反思宗教的本义,从人性的挣扎反思忏悔的意义。

          信仰是至善大爱引领还是精神绑架?无论是否信仰宗教之人,肯定会选前者,理直气壮且理所当然。但是,在人类宏阔的宗教信仰史上,以宗教为名的教派之争、残酷血冼何以此起彼伏?甚至有不少宗教派别卷入了血腥的政治争斗,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所以,不得不通过理性反思,真正超越宗教信条及宗教团队的精神绑架,努力克服宗教的工具性,真正实现精神引领的终极安慰,将人性引向至善。

            宗教信仰存在哪些世俗困境?我坚信人间大爱的可能,也追求人性至善的目标。但以本人对宗教的一些了解,现在很多所谓宗教信仰团体令我望而生畏(主要是尘世修行的所谓团体)。要么信仰脱离实际,要么以信仰之名自觉接受精神绑架。很多团体或群体将信仰置于一种绝对纯净的境界,以相对空洞的伦理引领人向善,教导人大爱。这种浮华的信仰可能面临的困境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纯善的信仰、大爱的追求,由于无法与现实有效对接,在狡诈的人性、现实的庸俗、逐利的疯狂围剿之下通通沦丧,最终与自私冷漠狡诈世故同流合污。二是向善的追求与人性的自私无法妥协与调适,原本纯净的内心承受不起世俗千姿百态的冲击,信念崩溃,要么游离于尘世之外,逃避现实;要么与现实尖锐对抗,体无完肤。我曾经看见一个几乎全部是成人的某教群,每天定期更新一些关于转发增福的肤浅链接,关键是,还容不得丝毫所谓良善之外的世俗洞见。这是锻造信仰的人间群体还是锻造真空的精神绑架?我一直在想:这种屏蔽所有杂音的肤浅信仰,真的是信仰吗?这种团队组织者真的负责任吗?这种脱离实际的灌输,如何回头理性面对生活的实际?如何辨别和承受人性的多样?正如石述思所言:善良往往是通往地狱之路。第三是借助信仰大发横财,将宗教信仰当作工具,亦如在交往中把人当作工具,而不是将之看作目的。例如寺庙的高价香烛,开光的高价礼品等等。第四是信仰被政治或利益绑架,成为团体之工具,以信仰的愚忠(所谓洗脑)自残自杀杀人。比如《达芬奇密码》的宗教派別之争,部分异教徒以信仰之名用沾满血腥的双手向上帝忏悔,给人无限的滑䅲感。第五是以本教为正宗的信仰之名,以激烈语言或方式排斥其他宗教,"唯我独尊"式的将信仰定位于一种专制的逼仄。我曾经看到某个佛教团队为了认不认可圣诞节而出言不逊。所有这些状况,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一种伪信仰,因为只是把信仰当成了工具,无法实现引领人性的目的。

          宗教信仰怎么跳出工具属性,回归大爱至善之人性引领与精神终极需求的本来面目?首先是解决定位问题。所有宗教信仰之目的,几乎都指向宇宙一体、生命同宗的人间大爱,实现路径大多是在尘世助人渡人,指引人在生而为人必须面临的困苦中历练与善助,也就是成为爱本身去传播爱,让爱之终极需求与选择,战胜人之贪婪与冷酷。而不是狭隘地只相信美好而排斥阴暗,只遵从本教而排斥他教。其次是解决偶像问题。《达芬奇密码》的指向之一就是想探讨这个问题。耶稣是一个神化的基督宗教偶像,在电影中构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即耶稣被神化的形象背后却是死之前与莫大拉的玛莉亚孕育了后代。因此,围绕他的血脉传承展开了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与屠杀。最后男主在影片中追问:我们信仰的难道必须是神而不能是有欲求的人?其实信仰神与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信什么?如果你的信仰指向的是终极至善与大爱,你的宗教偶像是人还是神重要吗?如果你的信仰指向的是宇宙一体之终极要义,属于哪个教派还重要吗?

          第三是解决心理认知问题。宗教的起源正是基于人性有缺陷、现实有缺憾,所以宗教信仰必须正确面对并接纳这种缺陷与缺憾,并努力超越以求圆满,否则就会受不起现实世界的冲击而心理失衡甚至信念崩塌。想想看,如果世界已经美好圆满,人性已经至善至爱,人人都已修炼成佛成神,信仰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当然,那种离群索居的修行之人可能例外)。反之,如果没有一种信仰引领凡人度渉生活苦痛与精神空虚,人的存在就肯定是苦多于乐。不管是基督教还是佛教,大部分人仍在世俗中持守信仰,让内心的宗教信条不断引领自己保持正知正念正行,避免自己在弱者强食中泯灭人性。宗教本身既是哲学又是心理学。从其哲学功能而言,引领我们从辩证的多维度看待人生困境、爱情迷惑、生死恐惧,并以努力过后的接纳心态处理好"我与世界"之关系。就其心理引领而言,以臣服宇宙、接纳命运、和谐周遭、包容相异等为前提,真正立足"我及他人"、"他人即我"这种感同深受的责任与大爱,以"我心即周遭""我苦由我造"的接纳和臣服心态,坦然面对困境,妥善安放内心。

          没有信仰之引领,人性极易在"人类中心主义"与"人力资源只是工具"的思维模式下扭曲甚至崩溃。但如果信仰被绑架、被利用,人性将会充满疯狂的竞胜心态与暴虐的自毁倾向,假信仰之名绑架个体思想、残害信徒生命、屠杀宗教异己。因此,需要清晰认识宗教信仰之终极要义,将爱愿作为所有信仰之引领,在至爱至善的召唤之下升华人性,与世界、与社会、与自己和谐相处。唯愿,指向人间大爱的所有宗教信仰,都能够超越派别与教义之争,在精神引领之途一致向善,既构建一个美好纯净的精神世界,又引领建设一个充满人性温暖的现实世界。

标签: 达芬奇密码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