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措大与醋大

大千世界 265 0

  趣闻:措大与醋大

  读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东坡志林》卷十一,一则故事让人发笑。故事是这样的:

  “有二措大相与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饭与睡耳。他日得志,当吃饱饭了便睡,睡了又吃饭。一云:我则异于是。当吃了又吃,何暇复睡耶?吾来庐山,闻马道士嗜睡,于睡中得妙。然吾观之,终不及彼措大得吃饭三昧也。”这是说;两个人说人生志向,一个说自己平生不足的是吃与睡,如果得志,吃了睡,睡了吃。一个说自己 志向是吃了又吃,没有功夫思量睡。苏轼看见道士在睡中得了妙趣 ,但认为还不如吃了又吃那样得到吃饭的真经。记得以前我问一位女工,大跃进中有何想法,她笑着说:一切都好,就是缺觉,老想美美睡一个自然醒的觉。至于吃不饱,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不饱是啥滋味。缺觉、缺食,不仅在当代有之,就是古代一些读书人也如此 。

  这首先要从“措大”两个字说起。

  “措大”到底指什么人?《词源》有这个词,解释说:“旧指贫寒失意读书人”。并且说“至于何以称为措大,唐人已说法不一,无可考。”并指出可参考“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下”。

  我查阅了《资暇集》,并将有关段落整理、标点如下:“措大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说衣冠俨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新郑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复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而号之。

  新郑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郑有醋沟,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说皆非也,醋宜作措止,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

  这段话对“措大”多是正面的肯定。首先他认为古代读书人称呼是“醋大”,而“措大”是“醋大”的代称,“醋大”指很美,很酷,是四民——士农工商之首的士。有几个说法。

  一是说,这群人衣帽严整,普通百姓看着觉得俨然不可侵犯,如果你惹着他,他会酸性大发,效验无比。

  一是说,往日在新郑的郊野,有一位读书人,很贫穷,他只好用驴子驼醋到城中贩卖,又很落魄不和谐,所以人们称他的驴驼为醋大。这里似乎指没落的不合群的文人,新郑一般都名门望族所居得得地方,所以有这样的称号。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新郑有一个地方称醋沟,读书人都居住在这里,而沟东多甲族,按甲乙次序说,甲为大,所以称醋大。

  而作者认为这四种说法都不对,应该是醋字是措置的意思,是说这类人能办大事。

  我们对几种说法分析一下。五种说反,都肯定措大是指士——读书人,但其中四种都说的是得意者,只有一种是落魄者。可是诗词中,大多是指贫贱者,失意者,落魄者。

  《山谷戏笔》中记载:“尚书范文正公为举子时作《虀赋》,有云:“陶家瓮内淹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征羽。”(宋杨万里《诚斋集》巻一百十五)咸菜罐里淹的各种颜色咸菜,贫困措大吃出音乐般声音,这是当时范仲淹处于贫困地位的写照。

  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巻二十八《范文正》称:“《泠斋夜话》云:范文正(范仲淹)守鄱阳,有书生献诗,甚工。文正延礼之。书生自言:平生未尝饱,天下之至寒饿,无在其右。时盛习欧阳率更字,荐福寺碑墨本直千钱。文正为具纸墨,打干本,使售于京师。纸墨巳具,一夕雷击碎其碑。故时人为之语曰: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下扬州。东坡作穷措大诗曰:一夕雷轰荐福碑。”这里的穷措大,更是贫困,平生没有吃过饱饭,饥寒交迫,范仲淹想用荐福寺碑墨本帮助他,可是一切就绪,雷确把碑劈掉,结果这位穷措大不能骑鹤下扬州了。所谓骑鹤下扬州,古代故事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纒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这是说四个人,一个要当官,一个要当大款,一个要当神仙,第四个人要三者兼而有之。显然是指一种神仙般的生活。

  苏轼《与滕达道书》说:“某闲废无所用心,専治经书,一二年间,欲了却《论语》《书》《易》,舍弟亦了却《春秋》《诗》虽拙学自谓颇正古今之误,粗有益于世,瞑目无憾,往往又笑不会取快活!是措大余业。闻令子手笔甚髙,见其写字,想见其人超然者也。”这是说自己失意了,不做官了,干一些贫困读书人干的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措大,不止用来称呼他人,还可以用来称呼自己。明王世贞就说过:“仆一懒措大耳!”(弇州四部稿巻一百二十二)“穷措大余生一何多幸耶!”明朱淛就说:“我亦乾坤狂措大,索居何处觅知音。”(《天马山房遗稿》巻八)也有人称自己是“病措大”,“苦吟措大”。

  所以措大,就是指贫穷的,落魄的,有点迂腐的知识分子,这大概是没错的。

标签: 历史趣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