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妙笔绘就鸿篇巨著——《大儒张载》书评集锦(转载)

大千世界 67 0

  生花妙笔绘就鸿篇巨著

  ——《大儒张载》书评集锦

  主编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的名句,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其为“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最能彰示一代大儒的胸襟和情怀,也最能开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

  今思之,儒者虽远逝,功业传千秋,尤其是圣哲的思想和德道,更是影响深远。

  可悲的是,这种影响的纵深度是有的,绵延了成百上千年,但横盖面和认知度却极其有限。世人都知道有孔孟诸圣贤,可圣贤的经典著作又有几人读过、读懂过?

  活在当下的我们,叹惋世风日下,声高风亦远,我们的躯体飙得比风还要远,灵魂已远远落在了后面,实是身心俱疲万般困顿,却还要苟延残喘自编自演。正所谓:狗见狗都在舔,人见人也在演。

  更可悲的是,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家”们,虽著作等身,实有“罄竹难书”万宗“罪”!这些人每每多出一本书,我倒觉着“罪孽”便又加重一重!

  少些你侬我侬,少些风花雪月,少些蝇营狗苟吧!慢下来,停下来,等等灵魂吧!

  《大儒张载》就这样面世了!

  【书评一】

  儒者之功 读者之福

  ——阅读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的几点心理收获

  文/张天乐  

  一本厚厚的书卷平放在案头,一段长长的思绪激荡在心中,手捧如珍,掩卷长思。古语云:英雄爱英雄,儒者惜儒者。《大儒张载》的出版,就是当代儒者杜崇斌先生的心血之作,他凭着对张载的崇拜,凭着钻研的精神,凭着对先贤负责、对历史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博览群书,实地走访,酝酿三年,熬夜两载,完成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实为儒者之功,亦为读者之福。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兼普通读者,我可以从这部书中得到这样几种享受:

  一是文学的享受

  《大儒张载》这部书首先符合了小说的文学特点,塑造出北宋年间大儒张载这一伟大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并且对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观念进行了着力阐述,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看到张载的成长过程和坎坷命运,还可以洞悉他人生理念的发展过程。我们在读这部书之时,眼前会出现一个个鲜活的面孔,已经穿越千年历史,再现于今天,比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等这些著名而又复杂的历史人物,已经突破了历史教科书的简单介绍,生动逼真地来到了读者的身边。这种创作的效果与《三国演义》十分相似。很容易将读者带入进小说的情节之中,这也是本书的鲜明特点。比如,在延州上书中,范仲淹与年轻张载的精彩对话,富有情趣,富有深意,看着书中的文字,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就好像站在大帐之内的侍卫在旁边倾听,这是一种小说带给我们的文学享受。

  这本书还有一种文学享受,就是大量的古诗词的合理穿插,丰富了小说的文化气息,也满足了读者的求知渴望,反映出作者坚实的文学功底,传递出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这种古典诗词的频繁出现,要么完整的一两首,要么精彩的三四句,运用恰到好处,文笔活力四射。这样的小说,与《红楼梦》的作品韵味有一些相通,都是大家风范。比如在写到张载与朋友们的“菊花诗会”时,作者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连贯性列举出许多与菊花有关的诗句来,从屈原、曹植、陶渊明、白居易、元稹到黄巢,各色人物的各种诗句,有出题,有对应,有评价,对于读者来说,简直就是古诗词的讲习班,尤其是作者将曹植的诗词多次提及,多次讲述,让读者在这些特殊的语言符号里,感悟古典文化的伟大,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力,传承中华正能量。

  二是史学的享受

  《大儒张载》这部书是一本长篇历史小说,作者在塑造典型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展示了特殊的历史环境,将千年之前的北宋王朝呈现了出来,还原了历史真相,细致而生动。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张载生活的那个年代,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深度化普及,独特化享受。

  这幅北宋历史的画卷中,先后展现出了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神宗等最高统治者和范仲淹、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程颢等大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的真实风采。通过张载的步履行踪,详尽记载了宋代的边境风云和各地风土人情。小说将史书上的重大事件,比如宋夏战争和澶渊之盟等进行正面描写或背景展示,尤其对王安石变法过程的当时官场、民间、社情、经济等进行多角度描述,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更真实地看待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变法改革的艰难,诠释失败的内在因素。如果单独从学习历史的视角出发,读完这部书,也会得到许多的收获,也会感到一份的享受。

  三是哲学的享受

  张载是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哲学思想。历史小说《大儒张载》的创作不仅在塑造人物方面匠心独具,而且,对于张载的所有哲学观点进行了全面地展示和诠释,比如说他的“气本论”思想,“一物两体”的辩证法,“变化气质,学如圣人”的教育思想等等,让读者在不经意之间顺理成章地接受了张载的哲学思想,得到一种自我提升的享受。

  我国的古典哲学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一些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全部隐藏在历史文献之中,作者为了全面展现张载的哲学观点,讲述著名的“横渠四句”成因和历史渊源,搜集出大量的文献典籍,抽取出哲学思想,通过小说人物的运用,合情合理地讲给读者,比如范仲淹给张载讲的《中庸》之道,就是哲学思维的传递,还有《论语》、《大学》、《庄子》《道德经》等等,这些都是在张载的思想成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的。最后,张载终于成为关学的创始人,在长安讲学,对后来的程朱理学也有伟大贡献,这些都是儒学的精华,哲理的汇集。从写作的角度来讲,能够将这么多古代哲学观点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足见作者的创作功力,足见作家的哲学思维。

  张载的人生哲学正是这部小说的重点内容,在张载生活的各个历史转折时期,都体现出他独有的人生境界,要么是与现实抗争,要么是与世俗决裂,要么是与百姓共患难,要么是与先哲共语。在他辞官还乡这个环节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的内心追求,那是他无形的价值趋向之所在。直到今天,升官发财还是许多人的朝思梦想,何况,那还是在官本位思想为主导的封建社会。张载的“横渠四句”即“四为观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作为哲学家的核心思想,作为推陈出新,古为今用,这种“四为观点”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在中存在某些默契的一致,这就体现出这部小说的现实作用,时代感与历史观遥相呼应,这才是对历史经典文化的传承,这才是作者对广大读者的哲学引领。

  四是美学的享受

  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除过内容之美,还有形式之美。每次翻开这部小说来读,都是一种纯美的视角享受。这是作家杜崇斌表述文字的一贯作风,先前看到他的散文和诗歌,总是那种唯美的动感字句,这次看到他的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依然沿用那种诗化的语言,散文的笔调,做到了词句美,意境美,画面美,让原先尘封的历史事件鲜活起来,让本来枯燥的古代人物生动起来,让读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欣赏千年之前的宋代画卷,在享受的心态中紧随主人公张载的生活历程,在熏陶中增长学识,在滋养中提高境界。

  作者这些唯美化的语言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果,从外景描写到人物心情映衬,从场景转换到视角变迁,从静态描述到动态速记,每一章文字都如潺潺溪流,在每一个情节都是娓娓道来,没有生硬刻意的场景介绍,没有简单罗列人物的思想观点,而是采用一个个意境,一场场对话,一段段描绘来完成。作者将唯美文字几乎用到了极致,从少年张载的机智灵活到中年张载的成熟稳重,一路看来,读者没有重复和累赘之感,倒是一路风景,一路顺心。这都是作者的诗化语言之功,他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让读者如同在轻歌妙曲的伴随之中,亲身感受古代战场的刀光剑影,尽情领略往圣先贤的宏伟博学。

  读完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窃以为这是一次与历史人物的交流,与大儒张载的一次相会,是一次人生思维的洗礼,是一次个人心胸的升华。

  感谢作者杜崇斌先生带给大家的这一份精神大餐,让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心理享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杜先生写完了小说,必定多出了几分儒雅风范,自己真想能有机会靠近作者,与他为邻,随时领教,心灵交挚,也能转化成儒者,感染到一些文化人的气质,来完善人生。

  作者简介:张天乐,男,作家,心理咨询师,陕西省杂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法学会会员,毕业于陕西师大政教系,现供职于省属司法单位。

  【书评二】

  《大儒张载》:一本青少年不可多得的国学兴趣读物

  文/王天周

  大儒张载,名满天下。关学“四为”,励志成贤。

  身处关中,地近横渠,对横渠先生仰慕已久,对关学思想亦有涉猎,但对张载先生之生平及思想形成知之太少,今读杜崇斌先生历史小说《大儒张载》,获益匪浅,感触良多。除了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诸多关学思想和国学知识外,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了一代大儒思想的形成过程,遂生高山仰止之感。

  身处关中,地近横渠,对横渠先生仰慕已久,对关学思想亦有涉猎,但对张载先生之生平及思想形成知之太少,今读杜崇斌先生历史小说《大儒张载》,获益匪浅,感触良多。除了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诸多关学思想和国学知识外,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地领略了一代大儒思想的形成过程,遂生高山仰止之感。

  《大儒张载》,一部精美的二十五万言的长篇历史小说。虽是小说,但作者凭借对张载的敬仰,对横渠先生真诚的热爱,借助文学想象的翅膀,穿透时代的云烟,把张载先生成长的经历,尤其是思想形成这一难以捉摸的历程用文学的手法,用虔诚的笔触,生动地展示了出来。让人们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一代往圣和大思想家张载思想的演变及逐渐形成的过程,对影响中华千年文明的关学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剖析,是这本书的一大贡献!

  我认为,这部书,最让人感觉到不同于其它历史小说的独特的结构和写作方式,就是把张载的思想成长,放在儒家乃至中华千年国学汪洋恣肆的氛围中去完成。

  国学典籍诸如《周易》、《道德经》、《孟子》、《庄子》、《大学》、《中庸》、《论语》、《诗经》、《韩非子》、《正蒙》等等,在这部书中俯首即是,可以说,作者对国学读之博,研之深,基础牢固,见解新颖,了解透彻,令人惊叹!而且作者又扎实深刻地学习理解了关学之思想,因之,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国学与关学之同异,国学中某一思想观点与关学某一思想观点之间微妙的关系。但这些讲述和阐释,作者不是硬性灌输,而是会用一个或几个贴切的生活中的故事来加以印证。由于作者对国学知识知之博,研之深,故而文章中的引用似信手拈来,且通俗而有妙意,读来轻松愉悦,又感妙趣横生,不由让人拍案叫绝!

  这本书虽是一部历史小说,但其中是满满的正能量。往圣的成长经历,伟人的思想形成,关学的经世实用,“四为”的精神光芒,国学经典的不朽光华,让每一位读者读后皆大有裨益,精神为之振奋。

  基于以上我所分析的这本书对国学的精妙解读和有趣阐释,我认为,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是一本青少年朋友不可多得的国学兴趣读物。在当前浩如烟海的青少年读物中,《大儒张载》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智好书。因为,当你在认真读完这本书以后,你已经对国学有了一个大致的涉猎,而中华千年国学的精华和魅力在你合上这本书的同时,已经深入到了你的心灵之中,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你的气质,就像春雨滋润万物一样,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希望青少年朋友都来读读这本好书!

  作者简介:王天周,西安某初级中学教育工作者,校园文学社团负责人,校园文学报《柏韵》主编,青少年文学报《青山》执行主编。

  【书评三】

  横渠风来兮

  ——写在杜崇斌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问世之际

  文/林焕琴

  横渠,一座小镇,因一个叫张载的士子,生生穿越北宋的烟雨,走进千年以来华夏历史的每一个重要门庭。

  想起北宋总让人伤感,那脆弱的边疆,缥缈的河山,一种随时的偏安总让人憋屈。但那又是一个注定被历史铭记的时代,尽管总有一种隐隐的动荡,一种隐隐的忧患,但在这忧患的夹缝中却走来了苏轼、王安石、走来了周敦颐、还有《梦溪笔谈》的沈括,为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孕育着的饱满的芽根。这是华夏民族一段独特奇妙的成长阶段,在这丰厚的家国土壤里,蕴蓄着这个族群终将喷发的生存能量。

  一千年是漫长的,炎黄创下的基业在这片大陆时应从宋再上溯三千年,这三千年里他的后人总是不断在拓荒,劳作,收获与繁衍中丰富并建设着这片土地。无疑,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也是一片纷争熙攘的丛林,这肥沃灵性的土地不断孕育着智慧的子民,他们俯察天地,通究天人,黄老学说,仲尼之道,诸子之思,或放飞情怀于玄远,心游宇宙;或执着生民之仓禀,唯物唯实。在这样的土地之上,山川河流永远蕴蓄着包孕着让宇宙惊艳的生命气象。所以当少年张载第一次在秦岭北麓回眸时,人生的一次短短的休整开启的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一个宽阔明媚的历程。他站在秦岭北麓,太白山下,横渠原野,仰天俯地,穷究物理,竟搅动了寰宇,为华夏夜空安置一颗恒星,照亮了华夏近代社会行走的门径。

  张载的青春是不幸的,未及弱冠,即已成孤,忍失怙之痛,从涪州出川进陕,扶柩归祖,遍尝艰辛,家资耗尽,滞留横渠。

  横渠的风又是温暖的,它抚慰着少年张载疲惫的身心,给了他一方仁厚的田园。他以横渠为宗,让父亲安息在迷狐岭上,青春的艰辛也使他迅速早熟。从十五岁至三十八岁,从腼腆少年到出仕举子,他荷锄躬耕,俯身大地一步步踏实地洒播着自己生命的汗水。在耕读的岁月轮回中体悟着"民胞物与"。感受着"天人合一"。

  太白山高高屹立在秦岭之巅,那巨大的山影,绵延的山峰,苍黛的山色让横渠的原野更显出一种辽远与平坦。这种山川与大地相依如生的境象激荡着手持《易经》《大学》《中庸》《春秋》的少年张载那颗穷究天地之心。他没有沉醉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小情小调之中,因为他在波涌浪翻的太白云雾中窥见了"太虚"之本,了悟了"宇宙"之质。

  横渠的风是锐利的,它让张载具备了刺穿浑沌的目光。从"天地运行"至"生灵轮回",他看到了"气聚气散","万物一一"的世界本原。

  然而他更注重脚下的大地,他祖先留下的这块充满灵性的肥沃的热土。他的目光不是只投向"太虚"的高高的玄远,他知道万物"气聚"成形的微妙和神奇,生命诞生的奇妙与珍贵,他要为每一个生存在大地之上的生命寻觅一条通往富足和谐的明媚之途。

  是的,横渠的风是和煦的,因为那座横渠书院,因为那篇《订顽》还有那篇《砭愚》,他无意的办学宗旨,却成就了华夏族群思想宝库里的两颗珍珠,成为了"关学"的基石。而这一切源于他一颗温暖宅厚之心,智慧精微之思。他想纠一切顽劣,启一切昧愚,让每一个生命都获得一个充实灿烂的人生。他要把天地赋予他的明慧回馈给也给了他温暖的乡邻百姓。他持"物可穷理之道",做"经世致用"之事。做一个学者,成为一个思想家,创立一个学派,对于张载似乎都不重要,因为他知道做学问的最终目的应有"实用",尤其要对黎民苍生有用。他摒弃佛道的虚妄,倡导"现世"的关怀。他甚至走出书院,荷锄亲耕,在横渠的田野上以匹夫之力进行"社会实验",以验证"井田"之优。寻觅"民胞"富足安康之道。

  每一个生命的获得都是自然造化,宇宙精气的运行聚散之功。无论是山川风物抑或是蝼蚁生灵,更遑论"人"矣!这是华夏文明中最朴实最深刻的"生命平等"思想。唯其平等,先生才说: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唯其平等,先生才"穷究物理"以馈兄弟之恩,以担乡邻之责,以报天地运化之功。既然生命是自然赋予,无论你是优异的基因还是不幸携带瑕疵的基因,这生命就无任何理由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这生命都应竭尽全力回馈自然造化之恩。而回馈之途亦唯有以"经世致用"之心,去殚精竭虑!无疑,张载做到了。

  读完杜崇斌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因为一位大儒的人格魅力,我是多么向往和景仰横渠这座小镇。

  于是,一千年后的今天,当我从遥远的渭北赶来,来到高高的太白山下,走进庄严肃穆的横渠书院,读《订顽》(已成《西铭》),品《砭愚》(已成《东铭》),我仍能感到先生那谆谆之语,拳拳之心所散发的入世温暖。我看到了一个真正学者的一颗满怀悲悯,为生民殚精竭虑之心。正是这穿越岁月风雨的温暖和悲悯让我们的华夏族群披荆斩棘,相扶相携走到今天。

  谁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独立思考精神,请看横渠张载!

  谁言中国知识分子没有现世担当精神,请看横渠张载!

  张载以无尚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看到一个"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大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形象。

  横渠风来兮,浩浩荡荡,你看那个张子正微笑着从田野走来,如邻家大伯!

  他以睿智哲思"为天地立心",寻觅"气聚气散"里万物生灵的自在轮回。

  他以匍匐大地之情"为生民立命",在阡陌纵横的田野里让五谷丰登。

  他以精微苦思之力"为往圣继往绝学",在八百里秦川引一脉"关学"之泉,使"忠信沉毅,明达英伟"的秦地豪杰代代辈出。

  他以博大的胸襟"为万世开太平",让千年来的华夏子孙去走一条踏实稳固的生存之道。

  这“横渠四句”是华夏民族子孙后代千百年来的“黄钟大吕”,它从遥远的北宋敲响,至今仍不绝于耳。

  横渠风来兮!

  轻轻地合上这本厚重的《大儒张载》,感悟从悠远的历史中吹来的横渠之风。横渠风来兮,浩浩荡荡,你看一代大儒张载正微笑着从田野走来,如邻家大伯!这风是悠远的,它从历史的深处吹来,带着祖先的希冀,温煦而浩荡的抚慰着我们充满渴望的心灵。

  横渠风来兮!

  作者简介:林焕琴,西安人,作家,文艺评论家,现为西安市高陵区作协副 。

  【好书谈】  

  当唯美遇到大儒

  ——读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

  文/终南岫云

  我不是作家,也不常写文章,但我喜欢阅读,能读出一些文学作品的感觉来。

  几年前我就读过杜崇斌先生的书,记得那是一本散文集,名字叫做《追寻春天》,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唯美,如此的清丽,感觉他一直把散文当诗歌来写,因为那种纯美的诗意让人过目难忘。

  于是,我就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他有如此好的文学素养,有如此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有如此纯净唯美的文风,为什么不写一些厚重的大题材呢?比如历史小说。大约就是一直没有遇到好的选题吧,所以才写一些小散文。

  我们在一座小城工作,偶尔能见上一面。有一次,我见到他,对他说出了我的思考,并谈了我的感觉,希望他能用这几十年的文学修养来完成一些大题材,这样,也不枉费自己的文学才华。但他总是谦逊地笑笑,说自己才疏学浅,不敢不敢云云。

  几年过去了,今天,当我读完他的长篇新作《大儒张载》后,不由得感叹道:当唯美遇到大儒,一部厚重的惊世之作诞生了!果然我没有看错,看来我的感觉真是神了。因为目前这部书大受好评,真是好评如潮!

  当一位作家以生命写作的态度,历时三年,呕心沥血挖掘研究史料,以他一贯的唯美文风,用清丽如诗般的文字,还原再现一位沉积千年的大儒时,就已经奠定了文学精品力作诞生的基础。

  如果说,一部书,优美的如诗般的语言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传承千年的博大精深的国学和大儒张载的哲学思想则是它的内涵和内蕴,那么可想而知,这部书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值得品鉴的精品!

  最近欣闻《大儒张载》位列当当网30日新书热卖榜历史小说类第9名!在数以万计的新书中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读者青睐!我真为杜先生感到高兴!

  现在,《大儒张载》这部精美的书就放在我的案头。书香氤氲,茶香袅袅,一曲古筝弹奏的《云水禅心》在室内几株高大的滴水观音上回旋往复,也在我的心头荡漾,荡漾出几多诗意和禅味。

  文学和一切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追求——真善美!当唯美遇到大儒,从内容和形式都变得如此的美!如此地让人沉醉其中!

  当唯美遇到大儒,产生了一部大气磅礴而又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唯美作品!

  我喜欢品茶,喜欢听古典音乐,更喜欢阅读《大儒张载》!

  【好书谈】 

  谈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

  文/赵永峰

  《大儒张载》这本著作是我的好友杜崇斌先生创作的,他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实地调研和采访,历时三年多艰辛创作,又以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反复对作品精心打磨,历经许多次的修改后才问世的。我细读了这本书后,为杜崇斌先生的文采所折服,也为他笔下的历史长卷中那诸多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的思想和精神而感动。

  这本著作以北宋大儒张载为中心,紧密结合他生活的时代,勾画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程颢等几十位在中国历史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还原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风貌,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发展与危机并存的波澜壮阔时代。

  宋朝是中国历史中自唐朝以后又一个伟大的时代,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帝国之一。宋朝经济富庶,文化灿烂,学术思想交流活跃,涌现出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师级人物,如司马光、王安石、程颐、程颢、邵雍、张载等,而大思想家张载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张载(1020-1077),世称——“横渠先生”,是关学宗师,而关学是对后世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思想影响极大的一个学术派别。他的思想,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大儒张载》这本书为我们较为详实的介绍了关学的起源和兴起以及横渠书院的创办过程,让我们看到了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伟大人物张载先生的风采,领略了他的成长经历,他的为人,他的学习,他的思想,他的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在我看来,大思想家张载,以前只存在于历史教科书中,是一个表面化的概念人物。但读了杜先生的《大儒张载》后,张横渠先生却微笑着儒雅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和我们谈笑风生,为我们引经据典地讲解关学。我想,没有杜崇斌先生的辛苦创作,就不会有这一切。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历史的发展总是如大河奔流般不停向前,而那些引领人类前行的思想家则如同浩瀚星空中璀璨的星斗,光芒四射。“气本论”、“一物两体”、“动非自外”、“物可穷理”、“学需存疑”,张横渠先生的思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要学习先贤圣哲的思想,了解他们的人生经历,这些就离不开艰辛创作、不为外界物质诱惑的有思想、有抱负的作家们。而杜崇斌先生正是这些作家的典型代表。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大儒张载》这本长篇历史小说不仅为我们还原再现了一代大儒张载先生的人生经历和精神风采,更是让每位读者受益良多。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庸》、《孟子》、《正蒙》等的解读和阐释,对与所刻画人物有关的诗词歌赋的讲解,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我想,仅仅就书中出现的诸多合乎情境的诗词歌赋来说,这本书就具有《红楼梦》般的艺术魅力。

  杜崇斌先生对学术研究是严肃的,据我所知,为写出这本书,他不辞辛苦,几十次奔波于各大图书馆,查阅历史资料,几经修改才出书的行为更是让人慨叹。看看如今社会,什么都是快速式、消费式的,而他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创作风格着实让人钦佩。

  《大儒张载》这本书,有历史演义的风格,更是对学术思想的专业解读。是每位爱好国学、喜欢阅读的人手头不可或缺的读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根”和“魂”。传承文明,才能开拓创新。一个没有根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更是可怕的,哪怕它有万贯家财。《大儒张载》的出版,顺应了国学文化复兴这一潮流,不仅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自己文化的“根”和“魂”。

  作者简介:赵永峰,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西安某高级中学教师,爱好文学和创作,常有作品见诸报端。

标签: 世界之最集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